独家专访顶科协奖得主埃默尔:别为5年后焦虑,好奇心会指引你

资讯 » 科技头条 2025-10-22



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前夕,本年度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名誉教授斯科特·埃默尔来到上海,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启“顶科协奖得主校园行”的首场演讲,并接受文汇报记者独家专访。

一头白发下,泛着红光的面庞,将埃默尔提到细胞就闪亮的眼神,衬托得充满孩童般的纯真。今年71岁的他,对科研的热情丝毫不减——虽因ESCRT(内体分选复合物)获得顶科协奖,但他坦言,自己早就将研究方向转到“桥接分子”VPS13的新领域中。

埃默尔注意到,年轻科学家普遍为学术长远规划而焦虑,在他看来,“首先要享受当下的研究,不要过度焦虑5年后的未来。”他认为,科学发现与人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与其费心规划,不如专注于稳步推进当下的工作,让好奇心带你敲开未来之门。

享受“今天能不能弄明白一个小问题”

站上讲台,埃默尔与大学生们分享此次顶科协奖的获奖成果——细胞内的蛋白质垃圾清理系统。

这是一个从上世纪80年代延续到2014年的科研故事,从解析酵母液泡蛋白分选机制,到揭示ESCRT对细胞健康的重要作用。埃默尔说,45年的科学生涯中,自己也曾面对过很多压力,“只是我更专注于我所热爱的研究”。

其实,发现ESCRT就是一次“跟着好奇心走的转行”。45年前,他在导师兰迪·谢克曼的实验室参与囊泡运输机制研究。彼时,谢克曼在这个领域颇有名望,并于201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埃默尔注意到其中一个被忽略的问题:那些蛋白质是如何从完整复合物中脱离出来,并前往“蛋白质垃圾站”溶酶体的?

“这个过程与谢克曼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并不一致,当时没人知道答案,我就想弄明白。” 埃默尔回忆,为了寻找答案,他选择酵母进行实验,“虽然当时很多人觉得研究酵母‘不够高端’,但我不管这些,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

探索未知的过程是枯燥而艰辛的。埃默尔提到,他的一位学生为了分选关键基因,在几个月里完成了约6万次遗传杂交实验。“我从不盯着学生做实验、发论文,是对研究的热爱让她坚持了下来。”

埃默尔说,只要对研究充满热爱,即使最终没能成为教授,甚至转而从事其他工作,也不用过于在意,“认可当下研究的价值,享受‘今天能不能弄明白一个小问题’的过程,这就足够了”。

中国对全球创新的重要性“无需证明”

“2020年我来过上海,再上一次是在23年前。”谈及对上海的印象,埃默尔用“令人惊叹”来形容,“上海的发展速度惊人,城市管理极为有序、高效”。

过去20年,上海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辈出,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均快速提升。在埃默尔看来,上海已成为全球科学研究的一个枢纽和中心,“这一点毋庸置疑”。

“上海能为研究者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合作资源,对顶尖人才有天然吸引力。”作为邵逸夫奖和顶科协奖获得者,埃默尔见证了中国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影响力的快速提升。“过去20年,中国科研规模和质量都取得了惊人进步,我有很多学生最终选择回到中国做科研,这对中国未来非常重要。”

谈及目前发展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埃默尔认为,生命科学领域“AI for Science ”的最大突破在于“理解和预测蛋白质结构”,他希望未来能够延伸到对蛋白质表面结构的预测,这对发现新药靶点至关重要。目前这方面的模型数据远不如蛋白质结构丰富,因此AI还难以做到。但他相信,随着AI学习能力的增强和数据的积累,能力边界会不断拓展。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