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
素有“战略金属储备库”之称的纳米比亚,是世界主要产铀国。该国丰富的铀矿资源,为全球核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燃料”。然而,纳米比亚的青少年却鲜有机会走进核电基地,近距离感受核科技的魅力。2025年9月20日至29日,一场名为“核能点亮梦想·友谊连接未来”的青少年交流研学活动在中国举行,12名选拔出的纳米比亚籍学生,走进中国多地的核设施,从核领域了解中国科技成就、先进技术与环保理念,切身感受中国核工业科技魅力与负责任科技大国形象。这些Z世代的青少年以“核”为媒,促进了中纳两国民心相通。
在古老文明中感受科创伟力
在十天的中国行中,12名纳米比亚青少年“穿越古今”,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北京,他们在中国科技馆里触摸中国创新的脉搏,也在雄伟的长城和恢宏的故宫中,了解悠久历史,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纵深。在厦门,他们在鼓浪屿的琴声里感受到中国开放包容、交融互鉴的人文情怀。这段跨越山海的旅程,让他们全方位、沉浸式地认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他们了解到中国是一个既拥有悠久历史,又充满创新活力的国度。
纳米比亚Z世代学生与老师在北京首都机场合影。
“我在成龙的电影《功夫梦》中第一次知道长城,但当我来到这里,感觉真实的长城和电影中的还是不太一样。”来到八达岭长城之后,14岁的库海帕用刚学的中文高喊“不到长城非好汉”。在学校时,他被同学们称为“中国通”,但在来到中国之后,这里的许多事物让他惊叹:“在中国生活很方便,感觉很发达,城市绿化和建筑都很棒,治安也特别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人真的非常聪明。”
让库海帕发出如此感叹的是他与同伴在中国的“神奇见闻”:在机场,他们看到了中国孩子居然骑着带有动力的行李箱,这让他们惊奇于中国制造的酷实力。在参观过程中,他们体验了中国的电动车产品,这让他们了解到科技赋能绿色生活的意义。在中国游历的旅程中,他们感受到互联网技术、清洁能源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民众的生活中已经广泛应用,这让他们感叹中国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
14岁的迪恩·乔索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回去以后我会告诉我的父母和朋友,中国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还是一个非常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尤其是在一些科技领域,我认为绝对是顶尖的。”
满足纳米比亚青少年对于中国文化的向往,与此同时让他们感受创新中国的独特魅力是此次研学活动的一大主旨。中国主办方特意安排“4小时高铁”搭配“科技馆体验”的方式,以科技互动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9月24日在研学团从北京前往内蒙古通辽的旅程中,12位纳米比亚青少年为坐上中国高铁而感到兴奋。旅途中,12双眼睛同时贴向车窗,窗外的景象逐渐从摩天大楼变为一马平川。“时速350公里!这也太快了!”16岁的翁贾泽穆阿盯着速度显示屏,兴奋地用手机计时——4小时9分钟,他们就从庄严的首都北京来到了美丽的内蒙古通辽。他在日记里记下:“中国的速度绝不是偶然——到今天,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科技与工业强国,靠的是无数人的坚持和智慧。”
“梦想无国界,科技促发展,友谊创未来。”参与此次研学活动承办工作的中核集团团队负责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活动中,12名纳米比亚青少年游览古老的故宫与雄伟的长城,体验风驰电掣的中国高铁,感受现代化的大兴国际机场,由北向南跨越半个中国、多座城市,全方位了解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又充满现代科技和创新活力的中国。这些亲身体验,必将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喜爱,让中纳友谊的纽带在这一代手中变得更加牢固。
在中国找到未来方向
研学团中,14岁的纳米比亚青少年杰里米亚来自该国的斯瓦科普蒙德市,他的家乡曾因探明蕴藏着全球最大的露天铀矿而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但他此前却没有机会去了解自己家乡的“土特产”转变为核电能源的神奇过程。而这一次,包括杰里米亚在内的12名来自纳米比亚各地的青少年,带着求索的心来到中国,了解中核集团构建的“和合共生,核美家园”的美好图景。
在此次中国行中,他们走进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参观了中国核工业的“开业之石”,深入了解中国铀矿地质的发展历程、分布特点及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中国核工业从勘探找矿到造福民生的完整产业链和创新发展历程。他们去到内蒙古的通辽铀业,亲眼目睹核能产业链的起点,了解中国如何以绿色、安全的方式开发铀资源。此外,他们还探访福建的漳州核电基地,感受“华龙一号”这一国家名片的磅礴力量,领略中国为世界贡献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在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组织的趣味核科普互动课堂上,中国的核工业专家带领中纳青少年探索核能如何成为清洁能源、助力可持续发展的奥秘,怀揣好奇的纳米比亚少年与北京丰台外国语学校师生围坐在一起,分享对科学的畅想;在中国科技馆的核能展区,中纳青少年合作组装“迷你核电站”,投身核能事业的种子也就此在纳米比亚少年们心里生根发芽。
“来自纳米比亚罗辛的铀矿石也能变成电吗?”15岁的埃尔蕾恰在参观过程中向中方人员提问。她在一封信中写下自己的心得:“以前自己觉得核能很遥远,现在感觉它就在身边——就像中国朋友,看似遥远,其实很近。”
在通辽铀业的绿色矿山里,以信息化数控中心为代表的智能开采技术,花草植被丰茂的厂区和蓝天良田环抱的采区,让纳米比亚的孩子们惊叹不已。15岁的埃图霍勒告诉记者:“我以后也要学这样的技术,带回我的国家,希望纳米比亚的矿山和中国的绿色矿山一样美丽。”
在交流过程中,中核集团罗辛基金会CEO克里斯感慨:“中核集团让罗辛铀矿始终保持安全、高效、可持续运营。与罗辛铀矿露天开采不同的是,中国采铀技术真的很神奇——我们站在地表,甚至完全感觉不到采矿正在进行。”
漳州核电的观景平台上,远处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巍然矗立,与湛蓝的海天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乔索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他从讲解员的介绍中得知,“华龙一号”一台机组年发电量超100亿度,能够满足一个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时,他为这些“海边建筑”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感到惊讶。
“这一次我们学习了核电站的相关知识,接触到很多从未见过的事物。在回到纳米比亚后,我会认真学习,希望有一天有机会参与建造我们纳米比亚自己的核电站。”杰里米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来中国之前,自己未曾规划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通过此次Z世代研学活动,学习核能的知识后,自己的热情被点燃。
“以前我们通过电影去了解与核技术有关的一切,电影中‘核’有时候与武器相关,我经常认为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东西,但在这次研学后,我却很想从事与核技术相关的研究,这样我们国家也能用上核能。”杰里米亚进一步表示,通过学习,他知道即使是少量的铀也能产生大量的能量,未来自己想从事相关的研究。因为纳米比亚电力自主度低,60%以上的电力依赖邻国进口,电费非常昂贵。“我希望有一天,在纳米比亚也能开发出安全、高效的核能技术,为国家提供电力,造福纳米比亚人民。”
“12名青少年来自一个拥有壮丽自然风光和丰富资源的国度。”中核集团团队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希望通过此次研学活动丰富的内容,让他们感受到从铀矿勘查、绿色采冶到高效发电的全产业链科技力量,深入了解核能如何“点亮”千家万户,也希望关于和平利用核能、科技创新的种子,能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激发他们探索科学、追求真理的梦想。“更重要的是,这次活动是一座桥梁,它连接的不是地理上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
让纳米比亚Z世代因“核”成才
2025年恰逢中国与纳米比亚建交35周年。35年来,中纳两国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为基石,双方构建的中纳友好关系已成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其中铀资源开发与产业协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硬核纽带。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纳米比亚罗辛铀矿这座全球运营历史最悠久的大型露天铀矿,在2019年中核集团收购68.62%股权控股后重焕生机:84%本土采购激活民生脉络,近3000名技术人才托举当地未来,援建医院与学校让“中国温度”融入非洲大地。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将资源开发与产业协作转化为两国共赢的坚实支撑。罗辛铀矿成为中非双赢的“样板工程”之一。
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寻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是中核集团立足非洲的根本。为此,中核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高度重视“本土化”策略,积极雇用本地员工,大量解决纳米比亚民众的就业问题,还大力支持当地教育、技能培训、体育医疗等公益事业,为纳米比亚社会经济民生做出重要贡献。
“我们的很多项目都深刻改变了纳米比亚民众的生活,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核集团有关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19-2024年6年间,中核集团罗辛铀矿每年定期向罗辛基金会及社会注入公益资金,罗辛基金会通过开设教学点、设立奖学金、捐赠书籍文具等全方位资助当地教育事业,不定期向当地政府、机构以及企业捐赠,为更多的纳米比亚青少年提供各种教育机会。此外还积极支持当地青年创业创新、自主就业,赢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周边民众的高度认可,使得罗辛基金会的帮扶项目更有影响力,更具持续性。截至目前,中核集团罗辛基金会已在纳米比亚为数千名当地青少年提供了培训机会,促进了中纳、中非“民心相通”。
引导当地民众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态保护也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所需要承担的环境责任。为此,中核集团罗辛铀矿积极联合当地政府,组织青少年参加公益行动,在非洲“未来一代”的心中种下环保的种子。
中核集团团队负责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Z世代是未来的创造者,更是友谊的传承者。相信中纳友谊的纽带在Z世代手中会变得更加牢固。让核能点亮的梦想照亮更多角落,让跨越山海的友谊在未来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相关文章
2025-10-2231阅读
2025-10-2231阅读
2025-10-2231阅读
2025-10-2231阅读
2025-10-2231阅读
2025-10-2231阅读
2025-10-2231阅读
2025-10-2231阅读
2025-10-2231阅读
2025-10-223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