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以百万期权锁住AI人才
2023年以来,大模型成为全球科技巨头和创业公司投入最为激烈的前沿领域。在这场竞争中,“人才”被普遍视作最稀缺的战略资源。
近期有爆料称,字节跳动为旗下Seed部门推出了一项令人瞩目的期权增发计划,符合条件的大模型方向技术员工每月可获得价值9/11/13万元人民币的期权,预计共将持续18个月,累计总额超过百万元。
图源:财联社
字节跳动此次期权激励计划采用了与传统不同的创新方式。与传统按年度授予、分四年归属的做法不同,字节选择了按月归属的新模式。
根据绩效和职级差异,激励计划分为三个梯度:每月9万元、11万元和13万元人民币。顶级绩效档位的核心员工,18个月累计可获得近234万元人民币的期权。
这种更为频繁的归属方式,提高了员工的兑现感,同时降低了中途流失的风险。
一周之前,有消息称字节跳动刚刚将期权价格上调至200.41美元/股,相比今年上半年的189.9美元进一步走高,再创历史新高。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以来,字节期权价格已至少上调七次,累计涨幅约五倍。此次Seed部门的期权增发计划正好是与公司最新期权价格同步叠加。
图源:微博
目前,这一计划在字节内部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员工在内部平台上直呼“羡慕Seed”,而该部门已成为字节内部的“香饽饽”。
Seed部门作为字节跳动AGI战略的核心引擎,成立于2023年,大家熟悉的豆包大模型的研发工作就是由该部门完成的。
Seed部门内部AGI研究团队代号为“Seed Edge”,涉及模型训练、算法优化等多个关键技术方向。
一位接近字节的人士表示:“这次方案针对的就是核心研发力量,希望最大程度稳住队伍,避免被外部高薪'挖角'。”
除股权激励外,字节还发起了“Xpert项目”。
图源:长春工业大学就业信息网
从某高校的校园招聘信息中可以看到,该项目旨在广泛招募各领域专家或爱好者为豆包大模型“出题”(提供高质量数据),并给予丰厚报酬和价值背书,拓宽人才来源思路。
这种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彰显了字节跳动在大模型人才争夺战中的决心。
大模型人才争夺白热化
如今,各大厂对大模型人才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这一情景在海外也在同步上演。
知名AI独角兽公司Meta于今年6月成立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重金招募顶级人才。
据媒体透露,Meta曾开出数亿美元天价薪酬包(传闻最高达1亿美元年薪)从OpenAI、谷歌DeepMind、苹果等公司疯狂挖角顶尖AI人才。
然而,该实验室成立不足两个月,就爆发人才断流,至少8位工程师、产品负责人离开,部分长期员工跳槽至竞争对手。
图源:X
在这一点上,著名的苹果公司同样面临AI人才流失的挑战。
据了解,苹果公司人工智能团队正在持续失去核心成员,包括从OpenAI新招聘的研究员也在工作不足一个月后选择离职。
三位核心研究人员John Peebles、杜楠(Nan Du)和赵萌(Zhao Meng)均已离职,分别转投OpenAI和Anthropic。
此外,就在近期苹果机器人研究负责人张剑(Jian Zhang)也已确认加入Meta的机器人工作室。
据外媒爆料,苹果内部关于是否应更多依赖外部技术的讨论,以及Apple Intelligence市场反应未达预期的传闻,影响了团队士气。
图源:X
在国内战场,互联网大厂之间AI人才的相互挖角现象显著。有媒体与脉脉(国内知名社交招聘平台)CEO深度对谈,挖出了不少猛料。
脉脉CEO林凡透露,字节跳动与腾讯两家公司互为对方AI人才的第一来源。为方便人才流动,腾讯在北京设立了AI研发中心,而字节跳动则在深圳设立了AI研发中心。
并且,他还表示,百度的AI人才主要流向字节跳动和腾讯,成为后两家公司的重要人才来源之一,而阿里巴巴对AI人才的招聘大多集中在杭州,地域性较强。
根据脉脉数据显示,在AI人才招聘规模上,字节跳动表现突出。
脉脉结合各家大厂在其平台上新发的AI岗位量计算的招聘指数显示:字节跳动以29.83位居第一,小红书和阿里巴巴集团分别以18.32和12.25位居二三名,蚂蚁集团、腾讯、美团、京东其后。
林凡表示:“字节跳动对AI人才保持较高的竞争力最核心的原因是其能给到最顶级的薪资待遇。同时,字节跳动业务的上升趋势也非常明显,能给到AI人才的成长空间也更大。”
从上述提到的期权计划来看,字节对AI人才的激励确实够大方。
为了AI人才,大厂疯狂“增本增效”
当我们再进一步深挖,可以看到更惊人的事实:
脉脉数据显示,2025年7月,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招聘薪资下限均值为4.7万元/月,较2024年1月上涨14.16%,上限均值更是高达7.8万元/月,较2024年1月上涨8.98%。部分实习生岗位日薪高达4000元,远超多数行业正式员工的收入水平。
具体到细分领域,大模型算法工程师以2.48万元/月的中位薪资领跑,深度学习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紧随其后,多模态算法、自动驾驶算法等方向中位薪资均超2.3万元/月。
并且自2025年2月以来,AI岗位的发布量月环比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互联网大厂今年对AI技术岗位的招聘量与去年相比有10倍左右的增长,但其他许多非AI岗位的需求仍在收缩。
这反映出当前大厂的人才争夺已经出现了结构性的“增本增效”,资源高度向AI领域倾斜。
当前大模型人才争夺战呈现几个明显特点:
激励手段多元化——从高额现金薪酬、天价期权到价值背书和参与感,企业不断加码和创新激励方式;
人才流动高频化与“互挖”常态化——顶尖人才在巨头之间快速流动,形成“挖角-被挖-再挖回”的循环,企业间人才壁垒变薄;
高薪与高风险并存——Meta案例表明,仅靠高薪未必能稳定团队,企业文化、管理整合、战略清晰度及项目前景同样关键;
招聘门槛极高且高度圈子化——企业对AI人才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要求严苛,招聘过程也更依赖名校内推和特定圈子的人际网络;
资源投入高度集中——大厂的“增本”几乎全部聚焦于AI领域,其他业务线仍在“增效”(控制成本),形成了局部的军备竞赛。
那么,对于想要投身于这场竞争当中的人来说,什么素质是大厂们更需要的呢?
根据前程无忧《2026届校招市场AI人才需求报告》显示,企业招聘时最看重数学与算法基础(60.3%)和实际项目经验(52.5%),名校学历的重要性仅排第五(28.8%)。
这表明虽然企业对学历有要求,但更注重实际能力。
从当前趋势来看,AI 人才的稀缺性仍将持续,头部企业的竞争策略或许还将进一步升级。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中国AI专业人才需求将达600万人,缺口可能高达400万人。
在这个过程中,字节跳动已经在大模型领域的人才争夺战中再度占据先机。
不过,人才争夺只是开始,如何将这些顶尖人才的创造力转化为实际的产品竞争力,才是所有参与这场军备竞赛的企业需要面对的真正考验。
作者 | 刘峰
相关文章
2025-09-050阅读
2025-09-050阅读
2025-09-050阅读
2025-09-050阅读
2025-09-050阅读
2025-09-050阅读
2025-09-050阅读
2025-09-050阅读
2025-09-050阅读
2025-09-05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