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机器人运动会群体首金!智元团队赋能“秦俑”群体舞

资讯 » 科技头条 2025-08-16



2025年8月15日上午,北京国家速滑馆内,九尊身披3D打印秦俑战甲的机器人随鼓声“苏醒”。

它们身高1.7米、体重70公斤,在人类舞者的引领下迈出凝滞而有力的步伐。当队形从方阵渐变为长龙,金属关节折射的冷光与赳赳大秦的雄浑气势交织,现场评委打出92.54的高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首枚群体金牌由此诞生。



从“机械木偶”到“文化载体”

这场大型人机共舞表演,是由光谷东智与北京舞蹈学院联袂打造、智元远征A2团队赋能。智元机器人提供了高性能的人形机器人本体远征A2及核心算法,光谷东智在智元机器人平台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和深度定制。

《秦俑魂》原本是中国古典舞的经典独舞作品,此次改编为人机共舞的群体表演,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为契合秦俑高大威严的形象,团队选用了体型较大、更具视觉冲击力的1.7米全尺寸机器人,这对机器人的稳定性、协调性及运动控制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据光谷东智副总经理楼凯齐介绍,为让机器人能够翩翩起舞,工程师们对其硬件进行了全面升级,从核心的电机到各类零部件,都经过重新选型与优化,确保机械结构能够承受复杂舞蹈动作带来的应力与冲击。



同时,软件算法也历经无数次调试与迭代,通过先进的运动规划算法,精确计算每一个动作的轨迹、速度与力度,让机器人的舞动既流畅自然,又能精准卡点音乐节奏。

舞蹈动作采集是由舞蹈演员穿上动作捕捉服进行的。由于机器人缺乏人类天生的平衡感与柔韧性,像旋转、脚掌碾地这类高难度动作难以完成,直接照搬人类舞蹈动作行不通。于是,主创团队对舞蹈动作进行了巧妙精简与改编,技术团队也在硬件和算法层面进行大量优化。

“例如加大电源和驱动电机功率,开放部分电机限位,优化上下肢动作协调等,并在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上进行深度定制和仿真强化,包括上下肢动作协同、高性能控制系统,以及对复杂舞蹈指令的解析、优化和执行。”楼凯齐解释。



解决了单个机器人的舞蹈动作问题后,如何让9台机器人在舞台上整齐划一、协同走位,成了另一个难题。团队将动捕视频与音乐进行细致拆解,以秒甚至半秒为单位,将音乐节奏精准贴合到机器人的动作指令上。

在实际表演中,机器人舞者还能通过内置传感器实时感知周边环境,当两台机器人走位时距离过近,它们会自动通过算法微调行进方向,避免碰撞,确保整个舞蹈过程的稳定与流畅。

从“实验室”迈向“场景革命”

无论是此次《秦俑魂》的惊艳亮相、亚军队《敦煌飞天》的主题表演、季军的《机械芭蕾》,还是开幕式上超百支战队轮番上演的机器人街舞、戏曲表演,都将技术竞争延伸至文化表达维度。它们背后不仅是一场场艺术表演的成功,更对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

从技术层面看,让机器人完成复杂舞蹈动作所涉及的运动控制、感知交互、算法优化等核心技术,正是目前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急需突破的关键领域。若能在舞蹈这种高难度场景中实现技术落地,意味着在其他相对简单的应用场景中,机器人的表现将更具潜力。

以物流仓储为例,人形机器人需要在复杂的货物堆放环境中灵活穿梭、搬运货物,这对其运动灵活性与环境感知能力要求颇高。《秦俑魂》中机器人展现出的精准走位与避障能力,为物流仓储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了宝贵借鉴。

在服务领域,如酒店接待、导览讲解等场景,机器人不仅要能够自然流畅地移动,还需与人类进行友好互动。通过舞蹈训练优化的人机交互算法,有望让服务机器人更好地理解人类指令与情感,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在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高昂的研发与生产成本,使得目前人形机器人价格居高不下,限制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一台具备基础功能的人形机器人售价往往在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这对于大多数企业与普通消费者而言,仍是难以承受之重。

其次,技术层面仍存在瓶颈,如机器人的续航能力、复杂环境适应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升。以续航为例,当前人形机器人的电池续航时间普遍较短,难以满足长时间连续作业需求,频繁充电严重影响使用体验与工作效率。

此外,伦理与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随着机器人与人类生活的融合度不断加深,如何确保机器人行为符合伦理道德规范,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5世界机器人运动会上《秦俑魂》的夺冠,无疑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人们看到了机器人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无限可能,也为产业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胡雯雯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