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Agentic AI新篇章,亚马逊云科技揭秘“会干活”的智能体

资讯 » 科技头条 2025-07-27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向第一财经描绘了一幅AI技术跃迁的图景:如果说生成式AI让机器理解了人类语言,那么Agentic AI将直接为人类“干活”——它正从工具进化为像人类一样具备自主思考和行动力的智能体。


“把2025年称之为Agentic AI元年是非常合适的。”陈晓建说。在今年WAIC上,第一财经记者看到,亚马逊云科技展台围绕“Agentic AI”带来系统化的能力展示与应用实践,完整呈现从开发者工具、模型能力到企业落地路径的技术布局,其中纽约峰会首次发布的Amazon Bedrock AgentCore与Kiro的国内首秀成为业界关注的亮点。

从技术内核到落地场景,从企业挑战到亚马逊云科技的解决方案,Agentic AI正以“有记忆、有大脑、有行动能力、有个性”的形态抢滩产业制高点,更有望重塑商业世界的生产力格局。

Agentic AI元年来了

在陈晓建看来,AI技术已经经历三次关键跃迁:2022年之前的“预测性AI”时代,以机器视觉、传统自然语言处理和预测、推荐系统等能力为代表; 2023年开启的“生成式AI”浪潮,核心是大语言模型(LLM)以及文生图、文生视频等技术,其划时代意义在于“机器开始理解人类语言”,进而掌握人类积累的海量知识,爆发出巨大生产力。

而当下步入的“Agentic AI”阶段,则标志着更深层的进化。“从这个技术开始,机器具备了自我思考、反思和任务拆解的能力,能够通过一步步迭代优化实现目标”,陈晓建强调。他用一个生动的比喻阐释其独特性:生成式AI让机器“理解语言、进行规划”,Agentic AI则让机器真正“动手干活”,听懂指令,拆解目标、逐步优化直至完成人类交付的各类任务。

支撑Agentic AI“行动力”的是四大关键能力支柱:首先是智能化大脑,依托如DeepSeek等具备思维链和反思能力的先进大语言模型,Agentic AI能像人类一样理解任务,更能进行任务拆解、优化与自主思考,成为一个具备实施能力的“智能体”。

其次是类人的“记忆”系统。陈晓建说,如同人类拥有短期与长期记忆,Agentic AI能存储并调用上下文信息(如对话历史、任务状态),通过向量存储与检索、图数据库等技术,实现对复杂情境的持续理解与连贯行动。

更具革命性的是“工具化”连接能力,这也是赋予大模型“手和脚”的关键。陈晓建将其比作“电脑的USB接口”,通过标准化接口,Agentic AI能无缝对接现有IT系统、API和服务,调用外部工具执行具体操作(如查询数据库、发送邮件、控制设备),将智能转化为切实行动。

最后是“个性”能力:智能体可被赋予特定的行为风格、沟通方式或决策偏好,以更自然地适配不同场景。

这也意味着,产业正站在一个新的拐点——从“工具型应用”向“Agentic AI 应用”的范式转变。此前,Gartner 将“Agentic AI”列为年度十大战略性技术趋势,并做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预测:到 2028 年,15% 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 Agentic AI 自主完成,而这一比例在 2024 年几乎为零。

商业价值已在关键场景爆发

之所以把2025年称作Agentic AI元年,陈晓建说,是因为它的商业价值已经开始在关键场景爆发了。

他透露,Agentic AI在三大场景走得最快:提升业务生产力、推动工作流自动化以及加速研发与创新效率。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行业就是软件开发。今年WAIC上,亚马逊云科技最新发布的编程助手Kiro在国内首秀。陈晓建以“为电商系统添加用户评价模块”为例:开发者仅需一句指令,Kiro便能自主完成代码库解析、功能定义、模块拆分到编码、测试全流程。这种功能过去需要很多人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开发。而这种端到端自动化的能力正快速渗透到更多领域。

他还透露,有客户反馈称,新代码中AI生成的比例已经超过70%。

在人力密集型战场,Agentic AI正在重构工作流本质,其中客服企业“智齿科技”的实践更具冲击力:通过引入Agentic AI作为客服首接入口,首轮问题解决准确率达78%,人工介入需求直降43%,AI大幅提升整个工作流的自动化效率。

在研发创新加速方面,科研与医药行业走在前列。陈晓建介绍,阿斯利康开发的多智能体协作系统,通过三个分工明确的智能体——文献检索智能体、数据可视化智能体和报告生成智能体,智能体接管了研究中那些繁琐但关键的“体力活”,这种“人机协同”模式,让科学家能更快挖掘数据关联,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挑战与破局

尽管Agentic AI前景看好,但陈晓建坦言企业应用面临的复杂矛盾:技术热情与落地焦虑并存。

他指出,当前企业对AI技术普遍抱有高度热情,任何关于智能化转型的讨论都能激发强烈共鸣;但与此同时,技术迭代速度与应用落地鸿沟又催生了深层焦虑。

陈晓建说,在Agentic AI时代的今天,企业不仅仅需要智能能力很强的大模型,同时还需要强大的工程化的能力,去帮他们把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变成真正的生产力。这跟亚马逊云科技在二十年前做的工作是类似的,当时亚马逊云科技通过标准化云服务组件如计算、存储、数据库等帮助企业跨越线下转线上的技术门槛。

同样的理念也运用在了当前的Agentic AI时代,在不久前的纽约峰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宣布了一系列专为 Agentic AI 构建的能力,其中一个底层能力 AgentCore,其核心包含了大脑、记忆、工具化、个性四大能力。

该创新解决方案填补了AI Agent从原型到生产环境的关键鸿沟。Agent的能力并不是靠一个大模型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有执行环境、有工具接入、有上下文记忆、有安全机制、有观测能力。这些通用能力,过去没人系统地打包交付。当前市场上的解决方案要么是功能受限的全托管服务,要么是缺乏生产级别保障的开源框架,而AgentCore突破了这一两难困境。

更关键的是,AgentCore不是提供某一个具体的Agent应用,而是提供企业构建Agent系统所需的一整套通用能力底座。过去企业要构建Agent,需要自行解决代码执行、权限控制、工具接入、状态监控等一系列“非AI但不可缺”的工程问题。这些工作复杂、重复且容易出错,直接影响Agent是否能上线生产环境。AgentCore的优势包括:在提供生产级托管基础设施的同时,保持开发灵活性;让团队在使用偏好的开源框架的同时,获得企业级能力;消除在安全、扩展和运维方面的重复性工作等等。

在热情与焦虑交织的产业转型期,陈晓建表示,希望亚马逊云科技在短期之内所提供的这些能力,降低企业的使用门槛的同时,也帮助更多客户降低开发成本。换句话说,当企业拥抱Agentic AI时,云平台提供的标准化能力正成为降低开发成本、跨越产业化鸿沟的关键桥梁——如同二十年前的云服务革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