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李玲 发自北京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图据国新办,徐想/摄)
政府在鼓励制造企业采用AI技术方面,如何发挥作用?9月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工信部将一手抓技术供给,促进“智能产业化”,一手抓赋能应用,加快“产业智能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在做优赋能应用上,据张云明介绍,工信部正在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转型路线图,发布实施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在做强产业供给方面,张云明表示,要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软硬件适配等技术攻关,加快打造高质量数据集,筑牢产业底座。推进智能体开发部署,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
在做大产业生态方面,张云明提到,要分级分类推动基础标准、通用标准、赋能应用标准研制。加快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开源社区,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推进大模型安全技术攻关,提升企业人工智能伦理风险防范能力。
将AI部署到工厂,会不会摧毁蓝领制造业工作岗位?对此张云明回应,在推进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对部分重复性、危险性的岗位产生替代效应,但同时也将提高劳动效率和安全水平,更能催生大量新岗位、新职业,促进就业提质扩容。
“下一步,我们将与有关部门加强协同,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在创造岗位、提升效率等方面的潜力,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培养更多适应智能化时代的新型人才。”张云明说。
相关文章
2025-09-103阅读
2025-09-103阅读
2025-09-103阅读
2025-09-103阅读
2025-09-103阅读
2025-09-103阅读
2025-09-103阅读
2025-09-103阅读
2025-09-103阅读
2025-09-10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