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韵达控股(002120.SZ)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8.33亿元,同比增长6.8%;完成快递业务量127.26亿票,同比增长16.5%。
然而,营收与业务量的双增长背后,是盈利与现金流的“双腰斩”,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9.1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1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0.21亿元近乎减半。更引人关注的是,报告期内公司集中清算注销52家子公司,涵盖文化传媒、智能设备、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战略收缩迹象明显。
韵达快递上半年成绩单不仅暴露了韵达自身的经营困境,更折射出快递行业在“量增价减”模式下的集体焦虑。“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是价格战回潮、成本管控失效、行业竞争加剧与战略布局失误的多重因素叠加。
▲韵达股份半年报
01财报透视:营收增长难掩盈利“失血”
韵达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呈现出鲜明的“冰火两重天”态势。16.5%的业务量增速高于圆通(21.79%)之外的其他头部企业,6.8%的营收增幅也看似稳健。但深入利润端,各项核心盈利指标均出现“断崖式”下滑,盈利质量持续恶化。
毛利率的大幅收缩成为盈利下滑的直接原因。根据财报数据测算,公司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仅6.8%,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其中快递服务毛利率进一步降至6.55%,同比减少3.79个百分点。这一毛利率水平不仅远低于圆通同期的12%,更接近快递行业的“盈亏平衡线”。
▲韵达股份财务摘要(证券之星制图)
信达证券研报指出,韵达上半年单票快递收入1.92元,同比下降0.16元,降幅达7.69%;单票归母净利润仅0.04元,同比减少0.05元,降幅高达56.38%。
“单票收入下降幅度超过业务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这是导致净利润下滑的核心原因。”一位长期跟踪快递行业的分析师向作者表示,“韵达上半年业务量增长16.5%,但单票收入下降7.69%,叠加成本端的压力,最终形成‘量增利减’的局面。”
现金流的恶化则加剧了财务风险。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49.9%,主要因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0.01亿元,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升至30.32%)及预付款项增加。
事实上,在净利润下滑近五成的情况下,韵达仍维持5.78亿元的普通股股利分配,这一金额甚至超过同期5.2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规模,市场有观点认为此举可能消耗存量资金。
对于盈利下滑的原因,韵达在财报中仅提及“受行业竞争加剧、市场环境变化及成本波动等因素影响”,未对“价格战”作出直接回应,也未披露具体成本构成的变动细节。这种模糊表述,与行业内其他公司的财报披露形成鲜明对比,圆通在同期财报中明确指出“单票收入下降主要系市场竞争及产品结构调整所致”,并详细列出了运输、分拣等各项成本的变动情况,申通更是在投资者交流中直言“价格竞争是影响短期盈利的重要因素”。
02
价格战回潮:行业竞争加剧挤压盈利空间
韵达的盈利困境,本质上是快递行业长期价格战的“后遗症”,以及2025年上半年价格博弈“回潮”的直接结果。
回顾快递行业发展历程,2019-2022年的“恶性价格战”曾导致全行业大面积亏损,中通、圆通等头部企业单票净利润一度降至0.1元以下。2023年,随着监管部门介入及行业自律加强,快递价格逐步回升,头部企业盈利有所修复。但进入2025年,这一态势发生逆转,价格战再次成为行业竞争的主要手段。
据国家邮政局2025年8月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7月全国快递单票价格同比下降,且跌幅较2024年进一步扩大。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1月,韵达单票收入同比降幅已达11.01%,远超申通的5.94%和圆通的3.76%;至上半年,公司单票收入1.92元,较2024年的2.01元再降4.48%,而同期圆通单票收入维持在2.3元以上,申通单票收入也稳定在2.05元左右。
“2025年二季度,部分地区快递网点为争夺市场份额,再次出现‘低价抢单’现象。”一位不愿具名的相关人士向作者透露。
价格战“回潮”的背后,是行业供需失衡与竞争格局的变化。一方面,2025年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4%,但电商平台增速放缓(据第三方数据,2025年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5%),导致快递业务量增速与需求增速出现“剪刀差”;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CR5(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预计突破60%,头部企业为巩固市场份额,不得不通过价格手段争夺客户。
韵达的市场份额压力尤为明显。2024年,公司市场份额为18.5%,而2025年上半年降至17.8%,同期圆通市场份额提升至21.3%,申通也增至12.91%。“为了应对圆通和申通的竞争,韵达不得不降低单票价格以维持业务量增长,但这一策略最终牺牲了盈利能力。”上述相关人士表示,“圆通上半年业务量增长21.79%,远超韵达的16.5%,且单票收入降幅更小,这种‘量价平衡’的策略让圆通在盈利端表现更优,而韵达陷入了‘降价保量’的恶性循环。”
价格战的“杀伤力”不仅体现在收入端,还传导至成本端。为了降低成本,部分快递企业减少了分拣中心的自动化设备投入、压缩快递员的派费及福利,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025年二季度快递服务申诉率同比上升12%,其中韵达的申诉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涉及“快件延误”“丢失短少”的申诉量同比增长15%,进一步影响品牌形象和客户留存。
03
成本困局:降本提效“失效”加剧盈利压力在价格战“回潮”的背景下,成本管控能力成为决定快递企业盈利水平的关键。然而,韵达上半年的“降本提效”措施未能有效对冲价格下降带来的压力,反而因成本结构失衡,进一步加剧了盈利困境。
韵达上半年确实在成本控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单票运输成本0.31元,同比下降0.08元,降幅20.51%;单票分拣成本0.28元,同比下降0.03元,降幅9.68%;单票期间费用0.08元,同比下降0.02元,降幅20.36%。公司在财报中表示,这主要得益于“优化运输路线、推广新能源车辆及提升分拣自动化率”。
但深入分析可见,这些降本措施存在“结构性缺陷”,可持续性存疑。首先,运输成本的下降主要依赖于外部因素,而非运营效率的根本性提升。2025年上半年,国内油价综采成本同比下降13.4%-16.9%,燃油成本占快递运输成本的30%-40%,油价下跌直接带动运输成本下降。
其次,分拣成本的下降空间已接近极限。韵达目前的分拣自动化率约85%,与行业头部企业(如中通的90%)仍有差距,但进一步提升自动化率需要大量资本投入。2025年上半年,韵达在建工程余额24.19亿元,同比增长26.4%,主要用于分拣中心建设和设备采购,但这些投资短期内难以产生效益,反而增加了折旧成本,公司上半年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同比增长12%,高于业务量增速,导致固定成本分摊压力加大。
▲韵达快递分拣车间
尽管韵达未在财报中披露人工成本的具体数据,但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快递行业人工成本同比增长8%,主要因劳动力市场紧张及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据加盟商透露,2025年上半年韵达的单票派费从1.2元降至1.1元,但快递员的实际收入因业务量增长而下降,导致人员流失率上升,部分网点流失率超过20%,不得不通过提高临时用工比例来维持运营,反而推高了单位人工成本。
通常情况下,快递企业的业务量增长会带来单位固定成本的下降,但韵达上半年16.5%的业务量增长并未有效摊薄固定成本。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总成本242.12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高于营业收入6.8%的增幅,反映出成本控制的整体失效。
与同行相比,韵达的成本管控能力明显落后。圆通上半年单票运输成本0.28元,低于韵达的0.31元;申通通过优化分拣流程,单票分拣成本降至0.25元,也低于韵达的0.28元。
04
战略收缩:上半年集中清算注销52家子公司多元化业务的收缩、在建工程的盲目扩张及现金流的恶化,不仅影响了公司的短期业绩,还可能制约其长期发展。韵达在上半年清算注销了52家子公司,涵盖文化传媒(如上海沪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智能设备(如杭州擎睿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如浙江韵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多个领域。公司在财报中解释称,这是“为了优化业务结构,聚焦核心快递业务”,那为什么当初要如此规模化盲目发展?
“韵达在2023-2024年曾大力拓展多元化业务,试图通过文化传媒和电子商务业务开辟新的盈利增长点,但这些业务始终未能实现盈利,反而消耗了大量资金。”一位熟悉韵达的业内人士向作者透露,“以杭州擎睿智能设备为例,该公司主要从事快递分拣设备的研发和销售,但成立三年来累计亏损超过1亿元,研发的设备未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最终不得不注销。其他几家文化传媒公司也主要为母公司提供广告服务,业务规模小,盈利能力弱,注销是必然结果。”
据了解,52家子公司中,有38家位于三四线城市,涉及山东、河南、四川等省份。其中,夏津韵达快递服务有限公司、泰安市韵达快递有限公司等两家子公司因“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被依法注销,反映出基层网点的经营困境。“三四线城市的快递市场竞争激烈,单票收入更低,成本更高,很多子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注销这些子公司虽然可以减少亏损,但也意味着韵达放弃了部分下沉市场,未来增长空间进一步收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与之对比的是韵达在上半年加大了在建工程的投资力度。财报显示,期末在建工程余额24.19亿元,同比增长26.4%,主要用于分拣中心建设和运输车辆采购。但公司未在财报中披露这些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也未说明如何解决“投资回报与成本压力”的矛盾。
上半年,韵达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13亿元,同比下降49.9%;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9.93亿元,主要因偿还债务20.91亿元。在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公司仍维持5.78亿元的分红规模,同比增长17.5%,这一决策被质疑为“迎合股东短期利益,牺牲公司长期发展”。“韵达的现金流状况已接近‘警戒线’。”上述分析师表示,“若下半年价格战持续,经营活动现金流可能进一步恶化,公司可能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风险。届时,不仅在建工程投资可能被迫暂停,还可能影响核心快递业务的运营。”
与同行相比,韵达的战略布局显得混乱且缺乏连贯性。圆通上半年聚焦核心快递业务,通过提升自动化率和优化路由规划,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申通则通过拓展电商客户和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了净利润的同比增长3.73%。“圆通和申通的战略清晰且聚焦,而韵达在多元化和核心业务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导致资源分散,竞争力下降。”上述行业人士表示。
7月20日,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规范快递市场竞争秩序的提示函》,严厉打击“低于成本价”行为,并将此纳入企业信用评价;7月29日,国家邮政局召开快递企业座谈会,就多项突出问题整治,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座谈交流。地方层面,北京市快递协会于8月5日发布《倡议书》,杜绝通过不合理低价争抢市场份额;义乌、广东两地快递行业也相继出台“反内卷”政策,义乌将快递价格在1.1元/票底价基础上涨价0.1元/票至1.2元/票,广东则将快递底价整体上调0.4元/票,均价涨至1.4元/票以上。
对于韵达而言,下半年的挑战更为严峻。价格战的“双刃剑”效应,短期的市场份额争夺,最终会以牺牲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为代价;也反映了快递行业在“量增价减”的发展模式下,面临的转型压力。“以价换量”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竞争将是“效率、服务与创新”的竞争。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运营效率,通过服务升级满足客户需求,通过模式创新开辟新的盈利增长点,快递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韵达来说,下半年将是“生死攸关”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价格战中突围,如何改善现金流状况,如何重新制定战略布局,不仅关系到公司的短期业绩,更关系到其长期发展。市场将密切关注韵达的下一步动作,也期待看到快递行业“反内卷”的实质性进展。(号外工作室)
相关文章
2025-09-070阅读
2025-09-070阅读
2025-09-070阅读
2025-09-070阅读
2025-09-070阅读
2025-09-070阅读
2025-09-070阅读
2025-09-070阅读
2025-09-070阅读
2025-09-07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