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系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要点
美国产业链“ 近岸 化”的实际进展——贸易表现的改善幅度大于其投资、生产。从贸易角度来看,美国产业链的“近岸化”已发生,但只集中在墨西哥。墨西哥的FDI投资有明显增长,但是没有企业“公告”的绿地投资规模增长幅度大。而且,自2024年以来,受国内政治不确定性影响,墨西哥企业的投资有明显放缓。更重要的是,相较于墨西哥的出口增长,其制造业生产并未展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相比2019年,2025年5月墨西哥出口量增长18%,但其同期的工业生产量仅增长7%,落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
展望未来,墨西哥作为“近岸外包”的优势仍在,但局限性也很明显。 墨西哥作为美国近岸外包的地理优势、人力成本优势及关税优势依然存在。但墨西哥自身的经济体量决定着其能承接的产业链规模有限。同时,墨西哥的制造能力能否进一步提升可能有赖于美墨产业规划能否相互协调、墨西哥能否从外部获得足够的资本补充提升其基建水平。而当前墨西哥自身政治的不确定性,正导致其对部分(尤其是美国)资本的吸引力下降。
往后看,墨西哥“近岸外包”是否会再次加速?2026年《美墨加协定》的审查谈判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 一方面,如前所述,墨西哥当前的司法改革有可能扰动美国对于墨西哥的看法,进而妨碍2026年《美墨加协定》的审查谈判。但另一方面,美急迫地希望提升其半导体产业链的韧性,而墨西哥也对于发展电子产业链有诉求。在即将到来的《美墨加协定》审查谈判中,美国是否会愿意设置更有利于墨西哥电子产业发展的条款,进而再次推动双方的协作,值得后续持续跟踪观察。
风险提示: 全球地缘政治形势超预期变化。
正文
我们在上一期报告《美国制造业复兴——从数据看在岸制造的挑战》中回顾了2020年以来美国所谓的“制造业回流”的实际效果,在本文我们继续从数据角度观察美国“近岸外包”的进展。
美国产业链“近岸化”的实际进展
从贸易角度来看,美国产业链的“近岸化”已发生,但只集中在墨西哥。过去几年,美国的进口结构出现了剧烈变化。以美国海关的口径来看,中国大陆在美国进口中的份额大幅下降,而整体的北美及拉美份额大幅上升。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的“近岸外包”的确在发生。但拆分具体经济体来看,仅墨西哥自2018年开始份额占比持续上升,2020至2024年平均每年增加1%,2025年上半年份额占比增加3%。加拿大和其他拉美增长并不显著,甚至在今年对等关税之后,加拿大在美国进口中的份额出现明显下降。
墨西哥的FDI投资有明显增长,但是没有“公告”的绿地投资规模增长显著。2022年至2024年墨西哥绿地投资公告投资金额明显超出此前(2014-2019年)均值45%,与此相比,实际FDI的落地额(包含新增投资、再投资及母公司账户增资)仅超出此前均值10%。同时,相比于此前几轮产业链重构进程中,其他新兴经济体接受产业链转移时的表现,如中国、东盟、印度等,墨西哥FDI流入占GDP的比重相对较低。
自2024年以来,受其国内政治不确定性影响,墨西哥企业的投资有所放缓。2024年2月,墨西哥前总统洛佩斯提出司法改革,引发了激烈争议,墨西哥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快速上升,2025年4月增长至最高点,大约是2024年2月的9倍;同期,固定投资进程放缓,企业部门建筑投资指数下滑约18%。此外,FDI由新增转为“再投资”(Reinvestment),2024年新增投资下降25%,再投资占比达到76%。
相较于墨西哥的出口增长,其制造业生产并未展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根据CPB数据,相比2019年,2025年5月墨西哥出口量增长18%,但其同期的工业生产量仅增长7%,落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墨西哥的生产份额在全球增长并不明显。根据UNCTAD数据,以2015年美元计算,2019年墨西哥在全球的制造业增加值份额为1.84%,2023年下降为1.77%。
从其投入产出表来考察这背后的原因可以发现,2020年至2023年间,墨西哥利用外部产业链的增长要快于其自身的生产增长,表现为墨西哥制造业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中间投入贸易增长较快,而墨西哥制造业来自于其自身的中间投入出现下降。
展望未来,墨西哥作为“近岸外包”的优势、局限性及观察点
往后看,墨西哥作为近岸外包地的优势仍然存在。一是地理优势。墨西哥与美国接壤,拥有 2000 英里的共同边界,包含 47 个活跃的陆路入境口岸[1]。作为美国“搬不走的邻居”,墨西哥天然具备贸易运输成本低且响应速度快的优势。二是人力成本优势。尽管过去几年墨西哥工资水平增长 37%(2025 年相比 2021 年),但是相对仍处于较低的水平,2025 年工资水平约为美国的五分之一。三是关税税率仍具备优势。尽管受到特朗普关税政策不确定的影响,但是墨西哥仍有相对更低的关税及关税覆盖率。
但是,墨西哥能承接的体量有限。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的劳动力人口数据,截至 2024年,墨西哥劳动年龄人口约 6096 万人,而中国、印度、东盟分别约为 7.7 亿人、6.1 亿人、3.5 亿人[2]。从历史角度来看,二战之后墨西哥制造业“鼎盛”时期应在90 年代北美自贸协定(NAFTA)生效之后而中国尚未加入全球分工之前,2000年墨西哥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为 3%,墨西哥的出口份额为 2.2%,这应该可以一定程度上视为墨西哥承接体量的上限。
而且墨西哥自身政治的不确定性使得其制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面临挑战。墨西哥的制造能力能否进一步提升可能有赖于美墨关系。根据 2024 年 BBVA 研究机构与墨西哥私营工业园协会(AMPIP)联合开展的调研结果,基础设施不完善是限制墨西哥在本轮“近岸外包”趋势下吸引外资企业来墨投资的重要制约因素,分别有 55%、19%和 16%的受访者认为墨西哥工业园区存在电力供应不足、燃气供应不足和供水设施缺乏的问题 [3] 。考虑到墨西哥自身并非高储蓄率国家、其外债重组的历史以及美国是当前墨西哥 FDI 的第一大来源国的事实,未来美墨产业规划能否相互协调、墨西哥能否从外部获得帮助尽快提升其基建水平,将决定美国本轮产业链“近岸化”的效果。而墨西哥自身政治的不确定性,正导致其对部分(尤其是美国)资本的吸引力下降。前述墨西哥司法改革引发美企重启评估在墨西哥的投资计划,一共搁置了约 350 亿美元的投资项目,涉及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天然气管道和工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4] 。
往后看,墨西哥“近岸外包”是否会再次加速?2026 年《《美墨加协定》的审查谈判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一方面,如前所述,墨西哥当前的司法改革有可能扰动美国对于墨西哥的看法,进而妨碍 2026 年《美墨加协定》的审查谈判,导致墨西哥难以吸引更多“近岸外包”类投资并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竞争。但另一方面,美急迫地希望提升其半导体产业链的韧性,而墨西哥也对于发展电子产业链有诉求。2025 年 1 月墨总统辛鲍姆出台 Plan Mexico,要求加强墨西哥半导体以及先进制造在全球的竞争力 [5] ;辛鲍姆还提出 Proyecto Kutsari,希望重塑墨西哥半导体产业链并加强技术突破 [6] 。在即将到来的《美墨加协定》审查谈判中,美国是否会愿意设置更有利于墨西哥电子产业发展的条款,进而再次推动双方的协作,值得后续持续跟踪观察。
风险提示:
[1]U.S. Relations With Mexico. https://2021-2025.state.gov/u-s-relations-with-mexico/
[2] 因数据可得性,东盟人口数据截至 2023 年。
[3] Mexico | BBVA Research-AMPIP Survey, 2nd edition. https://www.bbvaresearch.com/en/publicaciones/mexico-bbva-research-ampip-survey-2nd-edition/
[4] https://www.csis.org/analysis/no-checks-power-effects-mexicos-judicial-reform-foreign-investment-and-usmca
[5] https://www.planmexico.gob.mx/
[6] https://www.gob.mx/presidencia/prensa/presidenta-claudia-sheinbaum-anuncia-creacion-del-centro-nacional-de-diseno-de-semiconductores-kutsari?idiom=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