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怡菲)体育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成为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勾勒出中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清晰蓝图。
意见明确了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的目标,并从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壮大体育经营主体、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等方面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
图为在北京国家体育馆,消费者正在选购赛事周边商品。(图片由CNSPHOTO提供)
供给、需求与主体协同发力
在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方面,意见提出,要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出台赛事经济发展专项政策。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依托运动项目协会等机构开展赛事评级,引导赛事规范发展。提高职业赛事发展水平,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特别强调,要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培育壮大冰雪经济。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以各地自然资源禀赋为依托,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户外运动项目,推动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持续发布实施全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
在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方面,意见提出拓展体育消费场景。鼓励依法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打造体育运动空间。充分挖掘城市各类“金角银边”空间,配建群众身边“小而美”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在壮大体育经营主体方面,意见明确,要做大做强体育企业。加快国家关于助企惠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在体育领域落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建设,推动体育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此外,意见还提出,将搭建优质对接平台,并深化体育产业交流合作。
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
意见特别强调,要深化行业融合发展。开展商旅文体健联动,促进赛、展、节、游一体谋划、一体开展,丰富产业业态。推动体医融合,加快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支持体育与科技、传媒、农林、交通、养老等产业复合经营,创新行业融合发展路径和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推出一批“体育+”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副研究员、系主任杨剑飞表示,商旅文体健等多业态融合通过政府、市场与消费端的良性互动,有望成为激发消费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加强交流合作,建设区域体育产业带,支持若干地区率先将体育产业培育成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
体育数字化发展也是重要方向,意见明确要探索推进“数据要素×体育”行动,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应用,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数字化水平。
要素支撑和服务保障“双管齐下”
除了上述方面外,意见还在强化产业要素支撑和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两大方面推出重要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在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方面,意见强调,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投融资服务,加强信贷管理,丰富信贷产品,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
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鼓励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确保体育产业相关经营主体及时享受政策优惠。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认为,意见提到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将有助于破解体育产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帮助企业通过利用体育产业的无形资产获得更多金融支持。
此外,为提升服务保障、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针对体育消费中常见的预付消费保障等问题,意见还提出,要探索实行体育预付式消费资金托管模式,推广应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方案,防范化解预付式消费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