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杀”到“全品类即时零售争夺战” 即时零售成核心战场”丨新经济 · 半年报

资讯 » 科技头条 2025-08-29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5年6月份季度财报。在淘宝闪购快速增长推动下,中国电商集团客户管理收入达892.52亿元,同比增长10%,超过彭博分析师一致预期;淘宝闪购快速取得阶段成果,8月前三周带动淘宝app的月度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5%,电商业务月度活跃消费者和日订单量持续创新高。

到此,国内电商三大巨头——京东、美团、阿里巴巴均发布了2025年中期财报。

即时零售成为各大电商获客的最大入口

8月14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25年二季度业绩。收入为3,5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4%。其中,优势品类带电品类收入同比加速增长了23.4%,日百品类收入同比加速增长了16.4%,其中商超品类连续6个季度保持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而备受外界关注的包括京东外卖在内的新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了199%。

同样受益于核心零售业务和外卖等新业务的发展势头,二季度京东集团的季度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均实现超过40%的同比增长,季度活跃用户数实现了连续7个季度的同比双位数增长。本季度,京东零售收入同比增长20.6%,表现强劲,经营利润率达到4.5%,创下公司历史上所有大促季度的最高纪录。同期,京东外卖业务不仅在订单量增长、商家数量扩大、全职骑手招聘等方面稳步推进,更重要的是与京东零售以及其他现有业务形成有效协同,成功达成初期战略目标。

8月27日,美团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及半年业绩报告。今年二季度,美团实现营收91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1.7%。据财报显示,本季度,美团App的月活跃用户突破5亿。7月份,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峰值突破1.5亿单。具体来看,二季度,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实现营收653亿元,同比增长7.7%。即时配送行业在本季度进入激烈竞争的新阶段,全量配送订单平均送达时间为34分钟。截至7月,美团表示,已联合800多个头部连锁餐饮品牌开出超5500家品牌卫星店,计划到今年年底,开设超过1万家卫星店。

数据显示,无论是最先挑起外卖大战的“京东”,还是后期杀入战斗的“淘宝”都在即时零售这个赛道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即时零售的“守城方”——美团也在战斗中得到了成长。尽管在财报发布之后,美团、阿里的股价都出现不小的波动,但三大电商平台在即时零售赛道的决心并未因此动摇,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财报中表示,“我们大力投资即时零售业务,快速取得阶段成果,赢得消费者心智。我们通过整合消费平台,产生显著协同效应,带动月度活跃消费者及日订单量创新高。”

据媒体报道,8月7日至9日三天,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连续三天超过1亿单,超越竞争对手,成为标志性的市场节点。对此,高盛在8月10发布的专家访谈分析认为,外卖行业的竞争已经改变市场格局,淘宝闪购有望获得45%的市场份额。

会员“VIP”即是基石也是未来发力目标客群

根据阿里财报,本季度88VIP会员数量同比双位数增长,规模达到5300万。8月6日,淘宝上线了全新的大会员体系,打通饿了么、飞猪、高德等会员权益,全面覆盖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88VIP会员权益也全面升级,并与淘宝大会员权益叠加。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京东PLUS会员数量已突破3500万,年均消费额达普通用户的4.2倍。京东2025年半年报虽未直接披露PLUS会员数据,但结合财报业绩与最新会员政策,会员权益体系全面扩展,同时续费价格大幅下调至25-39元,性价比显著提升。

如今的市场已经从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各大电商平台的用户增速都较为缓慢,甚至陷入了停滞。因此平台也都开始深耕用户资源,并且单一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部分高端消费者愿意掏更多钱,来享受更优质的服务。而“付费会员”的分级服务正好可以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这促使电商平台更加重视付费会员在平台消费的权利与购物体验。

数据显示,付费会员通常具有更强的消费能力。数据显示,京东PLUS会员的平均年消费额是非PLUS会员的10倍,普通用户成为PLUS会员后,一年内消费金额和消费频次分别同比提升150%和120%以上,另外平台也能通过多元化的权益内容,触达不同领域的用户,吸引更多用户加入。例如88VIP会员通过捆绑权益,将庞大的阿里生态连接起来,相互引流。当每新增100个88VIP用户,可以新增38个优酷用户、32个饿了么用户和27个淘票票用户。

未来:从“外卖三国杀”到“全品类即时零售争夺战” 即时零售成核心战场

京东以“零佣金+品质外卖”突袭美团核心业务,日订单半年增长10倍至2500万单,但代价是新业务亏损从7亿飙至147.8亿26;阿里通过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骑手、菜鸟驿站资源,创造18分钟送达纪录,DAU增长25%并带动日订单量超1亿单。即时零售正从餐饮延伸到数码、酒水等高价值商品,成为高频流量入口争夺的关键。竞争焦点从单一外卖补贴转向商品供给、履约效率与数字基建的综合比拼,最终目标是抢占用户“万物到家”的心智。

从行业趋势来看,未来的电商大战将从价格战转向效率与生态战,价格战显然不可持续,效率决定生死。当前三巨头单均补贴达10-15元,美团二季度净利润暴跌89%至14.9亿元,阿里利润也受500亿补贴计划拖累27。参考历史经验(如社区团购洗牌),最终胜出者需实现“成本<补贴收益+用户留存价值”。

由此,数字化基建与供应链成破局关键美团闪电仓、京东亚洲一号仓、阿里菜鸟网络均在加码“近场仓储”,目标是压缩末端配送成本(目前占营收20%-30%)。未来竞争将更依赖智能调度算法、自动化分拣等技术。与此同时,中小平台在巨头日均亿级订单碾压下难存活。具备现金流健康、差异化定位(如区域生鲜)的企业才可能突围。竞争终局取决于“三重能力”

未来电商市场将围绕履约效率(30分钟达)、生态协同(流量×供应链)、技术创新(AI调度)展开终极竞争。短期阵痛难免,但长期看,能将补贴转化为用户习惯、并构建成本优势的企业将成为赢家。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