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今天落下帷幕。截至下午2点,大会接待了来自十多个国家的156个采购团组,预计达成意向采购金额超160亿元,线下参观人数预计将达到35万人次。
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辟了一片Future Tech专区,特别留给“未来技术”,海内外200多个初创项目集中展示。三天时间里,早期创业项目现场展示交流225个;初创企业与投资人有效对接2000人次,现场触达意向客户超过1200人次。这里不仅吸引了全球最具潜力的AI初创企业,海外一些规模成型的企业也前来参展,吸引他们的,正是上海丰富的产业资源。
走进未来技术创新孵化展示专区,色彩缤纷的牌子,代表不同的细分赛道。在这里,具身智能、半导体、新型工业制造等各领域的早期AI项目,一应俱全。这些项目都是抱着“试试水”的心态而来,没想到收获了一把订单。
大会搭台组建的这个孵化专区,一头整合全球优选项目,另一头则汇聚了100家顶级投资机构、200位投资人,提供现场一对一洽谈服务。
大规模的“资源枢纽”,还吸引来一批已具规模的团队首次参展。这家来自伦敦的科技企业,成立已有10年,创始人团队是三名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中国毕业生,他们凭借全球首创的“一种材料+一个低功耗芯片”技术方案,改写了智能终端传感的技术路径。
触零科技(TG0)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郭留成介绍,他们有一套独创的算法,可以在低功耗的芯片上把从材料里面的信号计算出来,然后覆盖到机器人身上,就可以做到像人的皮肤一样去触摸、去感知。
郭留成告诉记者,在英国留学时,恰逢总书记参观学校,他有幸作为留学生代表,与总书记握手交谈。这么多年来,他虽然留洋创业,但一直心系祖国。这次回国将上海定为首选地,看中的是这里丰富的产业资源。他们现在已经有两家中国的客户,全部来自上海,他们所用的芯片也是上海企业提供的。
公司首席运营官甄玉超说,他们看好国内市场,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市场体量和发展速度,都令世界瞩目。
参展三天来,这家企业每天都有大量的合作伙伴、潜在客户、投资机构,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前来洽谈,带给他们惊喜的同时,也坚定了他们的发展信心。
在Future Tech专区,每天都有不同主题的路演在进行。现场,一位年轻的首席执行官吸引了众多媒体目光。
杨瀚琪是上海智启云境科技有限公司CEO,他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己作为“前浪”已经被拍死在沙滩上了。尽管只有16岁,目前还在国际学校读高二,但杨瀚琪已经是创业两年的“老兵”了。当时,他将目光对准人工智能,找准痛点、组建团队、推出应用,每一步棋都很有规划。
杨瀚琪做的是科创教育类软件,在短短3分钟路演时间里,他不仅语速快、逻辑思维也在线,面对台下潜在的投资人,他先定了个200万元的融资“小目标”。对于未来规划,杨瀚琪也很有信心,公司计划明年给更多教育机构做改造,同时打算进军东南亚市场,和国外的产品竞争一下。
杨瀚琪只是这个行业充满年轻力的极致缩影。在这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首次对外亮相的开发者社区空间里,200个AI项目里,成立不足五年的初创企业占了大半,创始人中“90后”占比超40%。像这家3D生成大模型企业,已拿到网易游戏、英伟达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订单,团队构成基本都是“95后”。合伙人原帅说,这个领域汇集了天才少年,兴许是头脑灵活,思维没有桎梏,新的创意想法正好和需求匹配。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三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的这一论断,是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也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如今,这句话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舞台上变得无比清晰,年轻一代正以蓬勃创造力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创新引擎、塑造未来的核心变量。
“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这一新要求,也恰恰需要年轻一代的创新勇气和开拓精神。大会已落下帷幕,但这座城市将继续以更具包容性的生态、更具连接力的平台,持续汇聚新生力量,让后浪奔涌、创新如潮。
看看新闻记者: 邢颖 李刚 刘奕宁 张琦 应冠文 朱齐越 孔权
编辑: 张蕴昆
责编: 周缇
相关文章
2025-07-290阅读
2025-07-290阅读
2025-07-290阅读
2025-07-290阅读
2025-07-290阅读
2025-07-290阅读
2025-07-290阅读
2025-07-290阅读
2025-07-290阅读
2025-07-29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