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会上,美国科技记者给我展示采访山姆·奥特曼的短信|907编辑部

资讯 » 科技头条 2025-07-28

大家好,欢迎来到澎湃国际新闻播客907编辑部。今天是2025年7月28日,星期一。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场馆被未来提前点亮。超过7万平方米的展区,像一片广袤的数字热带雨林,展示着800多家企业的雄心与梦想。空气中弥漫着两种味道:一种是新服务器开机时特有的、带着金属与硅晶片气息的赛博味,另一种,是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1200多位嘉宾思想碰撞时产生的、无形的火花味。


2025年7月26日,上海世博展览馆,宇树科技G1格斗机器人在进行拳击比赛。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站在这片雨林的入口,你会被它的A面所震撼——它由数据、代码和硬件构建。3000多项展品,100多款“全球首发”,人形机器人列队走过,机械臂精准地调配一杯鸡尾酒,屏幕上的数字人主播正用毫无破绽的语气播报新闻。这是一个技术乐观主义的顶点,每一寸空间都在宣告:看,我们能做到什么。


当地时间2025年7月28日,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一名女孩与机器人互动。视觉中国 图

然而,在论坛上的交锋中,在展馆一角的咖啡吧,在会场的走廊里,在与那些真正塑造和记录这个时代的人的交谈中,大会的B面缓缓浮现:它关乎分歧、忧虑、路径选择,以及在喧嚣的技术竞赛之下,那些更接近本质的人文追问。

今年的WAIC,不要忽略它的AB两面:它的故事,既写在那些酷炫的展品上,也藏在那些低声的交谈里。

今天的微解读时间,我们将在纷繁的信息中,为你梳理这场大会值得关注的AI发展动态,并在信息表象之下,探讨AI发展的下半场,有哪些核心问题。

此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还将为你快速梳理几条值得关注的国际动态:

7月28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泰国和柬埔寨同意停火。

中美2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经贸会谈,中方的目标依然是同美方一道,朝着实质性解决问题的方向共同努力。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7月28日发表谈话称,韩国总统李在明政府上台后希望同朝鲜改善关系,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努力”。

从WAIC展览的聚光灯下走出,我进入了会场的另一个“空间”:各种主题的圆桌论坛和不同行业的恳切交流。这里不由众多的展品构成,而是由一个个真实的对话、坦诚的分享和独特的视角组成。在这里,我遇到了美国《连线》杂志(Wired)的高级撰稿人Will Knight,以及来自旧金山的投资人Ryan Cunningham。他们的观察,以及一场关于中美AI生态的深度圆桌,为我揭示了技术浪潮下的暗流。

Will专注报道人工智能发展,是《AI Lab》周报的主笔,他曾在《MIT Technology Review》和《New Scientist》任职,长期关注全球 AI 技术与中国 AI 崛起趋势,拥有人类学和新闻学背景。

我问Will为什么来中国参加人工智能大会,“很多美国人其实不知道在中国发生着什么,”Will Knight开门见山地对我说,“所以我必须来,和不同的人聊聊。”他坦言,他厌倦了“中美竞争”这种过于简单粗暴的宏大叙事,因为“真实发生着的永远比‘竞争’两字更为复杂”。

他的话让我瞬间意识到,日常报道总习惯于用“追赶”、“超越”或“卡脖子”的框架来解读一切。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做一个外部的、冷静的观察者,努力剥离这层标签,去寻找更本质的肌理。

他问我,中国人现在怎么看美国?我告诉他,在中国,普通民众对美国人并无偏见,特朗普政府的一些政策确实让两国关系紧张,但我们与像他这样热衷交流的美国同行仍保持密切沟通,这样的交流非常宝贵。

谈到业界领袖,Will打趣地评价道:“马斯克很聪明,不属于任何一类人……在商业方面很有才能,但我实在不理解他为何要从政。”他说他欣赏黄仁勋,称“黄仁勋很酷,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还给我看了手机上与ChatGPT创始人Sam Altman的短信来往:2022年时,他咨询过Altman有关报道ChatGPT的角度,Altman回复说这项技术“有点被过度炒作了”。随着ChatGPT的热度上升,他没再采访过Altman,Will笑说:“他太忙了。”

我们还谈到了硅谷AI人才竞争的现象。他说:“扎克伯格这是在下豪赌——他坚信AGI(通用人工智能)就要到了,如果Meta错过了这趟车,这家公司就‘完了’。但事实上,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尽管Meta挖来了大量AI人才,Will坦言他自己并不相信AGI。他和我一样,作为媒体人,都对AI的发展和安全保持谨慎和忧虑。

Will还关心普通中国人对AI是什么看法,他问我,是感到兴奋还是担忧?这个问题,比讨论模型参数或公司估值,更能触及技术的社会根基。而他本人“因为享受写作所以写作,不会过度使用AI”的态度,也代表了一种在技术冲击下,坚守人类创造性本质的姿态。

这次交流让我明白,当我们在计算着与硅谷的技术差距时,世界也正带着好奇、困惑甚至是一些刻板印象在观察着我们。真实的交流能消解偏见,构建起超越地缘政治的理解桥梁。

如果说Will Knight的视角是人文的,那么Ryan Cunningham则带有产业视角。他长期关注AI基础设施、能源与多智能体技术,曾在由 Andrew Ng(吴恩达)创办的 AI Fund 工作,从零开始联合创建并投资了9家公司,他曾是微软的产品高管,在加入创业与投资领域之前,在 Uber 领导多个机器学习项目。作为一位深耕AI领域的投资人,他敏锐地指出了中美生态的差异。

“当你和那些在中国构建应用型AI的团队交流时,他们并不一定在追逐最前沿的能力突破,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交付真正的价值。”Ryan的这番话,与我在一个由资深投资者、科技领袖及企业高管组成的圆桌论坛上听到的观点不谋而合。那场论坛将中国市场的特点总结为“F.A.C.T.”法则:Fast(快)、Affordable(便宜)、Competitive(竞争激烈)、Thriving/Diverse(多元繁荣)。

Ryan认为,中国的有趣之处在于AI能力在各行业的“快速扩散”。“它不仅出现在白领软件领域,也出现在建筑、物流、小型企业等多个行业中。人们不仅仅是在复制美国的模式,他们正在做真正本土化的创新。”这里的核心在于,不同的成本结构和用户预期,催生了与硅谷不尽相同的物种。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幅图景:

美国的AI生态更像是一种“引领式创新”,少数头部平台(OpenAI、Google等)占据主导,研究与应用相对割裂,形成“赢者通吃”的格局。它拥有更高的估值和更成熟的融资环境,但技术扩散速度相对较慢。

也就是说,美国在工业领域的研究与实际部署之间的互联互通不如中国紧密。但市场对中小团队的容错空间相对更大,让企业有更多时间进行试错和调整。在投资方面,即使公司尚未盈利,只要理念足够好,也更容易获得高额融资。

而中国生态呢,更像是一种“渗透式创新”。技术被快速应用和吸收到庞大的制造业、服务业体系中,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紧密,迭代速度极快。虽然本土模型估值偏低,但其生命力在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捆绑和快速价值实现。

中国市场具有“快速学习和复制”的文化,这加速了创新和最佳实践的普及。正如前面提到的“F.A.C.T.”法则,这种“内卷式创新”驱动了效率的极致提升,但也导致了单个企业可能面临更低的利润率和估值压力。此外,在中国创业,即使是小的技术或商业模式错误,也可能迅速导致公司失败,因为市场留给调整策略的时间和空间极少。

Ryan对智能体(Agents)崛起的兴奋,也印证了我在大会展区的所见所闻。但他强调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多个AI智能体通过记忆和计划进行协作,将彻底改变工作流程”。这正是从“技术突破世界”到“解决方案落地世界”的关键一跃,中间横亘的,是被称为“采用鸿沟”的挑战。

最后如果要总结这些对话与观察,其实传递出一个核心信息:AI的下半场,正从对“能力”的痴迷,转向对“价值”的探寻。

Will Knight对AGI的怀疑,反映了媒体和学界对技术炒作的审慎;上海AI独角兽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在人工智能大会上强调AI普惠,他们自研的视频生成模型"海螺"已在全球生成超3亿个视频,将传统广告制作成本大幅降低,是价值回归的典型案例;Ryan Cunningham所说的“交付真正的价值”,则是资本市场从追逐“下一个OpenAI”的狂热中冷静下来,开始审视商业本质的标志。

在这场横跨技术与人文、理想与现实的盛会中,我们窥见的不仅是AI的未来,更是我们自身的未来。最终的竞争,或许不在于谁的模型参数更高,而在于谁能更好地回答那个根本问题:我们希望用这种史无前例的强大力量,去构建一个怎样的世界?

监制:吴挺

统筹:李怡清

文案:张无为 詹雨乐 徐叶

剪辑:张无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