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今天,人形机器人可以填补行业缺口,做康复治疗师吗?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傅利叶展示了“具身智能康复港”技术方案。这家上海企业围绕真实康复场景需求,构建了导诊咨询、上肢康复、认知康复、下肢康复和远程康复等5个细分场景,为观众带来了具身智能赋能康复的新体验。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患者日益增多,康复医疗行业正面临治疗师短缺、资源分布不均、服务模式滞后等多重挑战。在康复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如何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康复服务质量和效率,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凭借过去十年对康复场景和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以及在人机交互领域的技术沉淀,傅利叶逐步构建起覆盖多元场景的人形机器人产品矩阵。依托稳定可靠的硬件本体、成熟的算法框架和多模态交互技术,这家企业推出了“具身智能康复港”技术方案。它以GRx系列人形机器人为核心,融合了多模态感知、大模型、运动控制技术和康养场景需求,提供康复训练、辅助照护与情感陪伴的一体化服务。
观众在“具身智能康复港”体验人形机器人的康复训练。
走进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区的“具身智能康复港”,观众体验到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带来的更贴心、更高效的康复训练。
“大家好,这里是傅利叶具身智能康复港。”在导诊台前,GR-1机器人向观众打招呼。这款人形机器人高1.65米,重55公斤,全身自由度有44个,搭载多模态大模型和定制语料包,具有语音交互、人脸识别、视觉跟随、动作反馈等功能。在康复科,导诊台不仅承担着就诊引导、训练排班、咨询答疑等基础工作,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与心理安抚。GR-1拥有拟人化表情、情感反馈和语音交互功能,能以亲和、专业的形象与患者互动,营造更温暖的康复就诊体验。未来,通过读取患者的治疗单,机器人还可提供相应的流程指引、查询训练计划、解答康复流程等服务。
在上肢康复场景,GR-2人形机器人凭借12自由度灵巧手和6个阵列式触觉传感器,具备高精度上肢作业能力。它高1.75米,重63公斤,续航时间达2小时,可通过变换手指的高度和位置,引导患者完成伸展够及训练,锻炼他们的躯干平衡、上肢力量和手眼协调等运动控制能力。凭借触觉传感器的实时反馈,GR-2可感知患者的动作完成情况,调整训练进度,并通过语言鼓励提升他们的参与度与自信心。
这款人形机器人在认知康复场景也有用武之地,通过递送物品并发出指令,引导患者完成颜色识别、物品分类、方位判断等任务。如果患者操作有误,它会通过语音提醒帮助患者纠正认知偏差,完成准确判断与动作执行。
观众在“具身智能康复港”体验人形机器人的康复训练。
在下肢康复场景,下肢外骨骼机器人ExoMotus M4可帮助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在康复早期训练站立和步行,通过精准控制和柔顺输出,促进自然步态重建。M4支持步态参数调节和多种训练模式,在训练中会实时监测步态轨迹、关节角度等运动数据,生成训练报告,为康复效果评估和方案设计提供量化依据。
在展会现场,观众还会看到傅利叶即将发布的人形机器人GR-3。这是一款交互陪伴机器人,创新性地引入柔肤软包覆材设计和全感交互系统,采用莫兰迪暖调配色、动物系的头部设计,通过灵动的交互和温暖的触感,打破冰冷的机器形象,拉近了人与科技的距离。
人形机器人GR-3与孩子互动。
原标题:《人形机器人“康复师”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进入五个康复训练场景》
栏目主编:黄海华
作者:解放日报 俞陶然
相关文章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