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手机App,然后将摄像头对准自己,做一组运球和投篮的动作,AI就能立即基于大模型给动作评分,同时通过分析关节角度、出手角度、投篮弧度等数据,指导应用者在接下来的训练中该如何改进。同样只需要一部手机,打开软件观看一段武术套路演示,然后对着摄像头跟着做一套,系统也很快就能给出评分,并生成文件为每个动作打分,并指出存在的具体问题。
这就是AI大模型融合进体育场景后所产生的变化。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生根发芽,两者结合带来的便捷性和良好体验感超出很多人的认知。近日,由上体-百度飞桨智慧体育技术创新中心主导开发的“上体体育大模型2.0”正式公布,一批优秀的体育AI应用项目同时对外展示。

解决专业竞训的“大麻烦”
在展示现场的一角,两名选手正在羽毛球场上一较高下,场边的大屏幕上实时反馈的两个三维数字人,丝毫不差地完全复刻着场上运动员的每个技术动作。几乎实时的同步速度配上AI大模型算法,能将每个动作量化,并形成最直观的数据。这意味着教练员能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实时分析运动员的所有技术动作,包括起跳高度、挥拍速度、各个关节的角度等等。这是AI大模型协同激光雷达所带来的质的变化。
上海体育大学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上体体育大模型项目主要参与者刘宇向本报记者介绍,这套系统由上体-百度中心与上海科技大学马月昕老师课题组合作开发。系统通过发射高频激光扫描人体,能够实时获取厘米级精度的三维空间数据,彻底摆脱了此前二维画面的束缚,让外界拥有前所未有的“微观视角”。
“北京冬奥会周期,我们团队曾经服务过跳台滑雪国家队,当时我们用高速摄像机来覆盖运动员起跳前的20米区域,通过视频呈现三维关节点。但是当时的数字人并不是实时靠数据驱动,而是事后通过视频剪辑制作。”刘宇坦言,如果当时有激光雷达加AI的系统,效率和效果将完全不一样,“激光雷达现在能完整覆盖一整个足球场,并呈现多人的运动姿态。这项技术在全世界都属于领先。国外曾有些文献提到这项技术,但还没有看到落地。”

据悉,上海体育大学和百度合作成立的上体-百度飞桨智慧体育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服务过跳水、游泳、田径、体操、羽毛球等近十支中国国家队。刘宇表示:“没有AI的话,我们需要摆设多台摄像机,来尽量提高拍摄素材的精度和准确度,更需要花大量时间用在后期剪辑视频上。但现在只需要一台激光雷达,只要标定了空间,它就能干四台摄像机的活。”作为刘宇团队的一员,曾参与过羽毛球国家队服务工作的上海体育大学博士生王刚表示,此前做技战术分析依靠人工观看比赛录像,一两个小时的素材要花七八个小时整理,梳理出的数据又较为杂乱,很难让教练员产生直观判断。激光雷达技术结合AI大模型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不仅迅速,而且数据准确直观。
谈及未来,刘宇非常看好激光雷达和AI大模型应用到足球项目中的前景。“目前我们通过技术统计能看到球员的移动轨迹、移动速度等数据。但是现在的激光雷达技术完全有能力同步足球场上所有人的三维数字人,能直观呈现每名球员争顶、控球、射门时的身体姿态,以及关节角度、摆腿速度等等数据,教练可以实时进行技术和战术分析。”刘宇认为,介入足球的项目尚未落地,但已经解决了技术屏障,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球场边架设设备、采集数据。
面对普通大众也有“绝活”
由上海体育大学和商汤黑羊体育联合打造的智慧篮球联合实验室,在巴黎奥运会周期服务过中国三人女篮国家队。该团队利用AI大模型,基于计算机视觉与三维捕捉技术,可以精准量化球员的跑动距离、速度、加速度、跳跃高度等关键指标。

AI大模型并非只专注于服务顶级国家队,本文开头所提到的篮球智能评测系统,也出自于该团队。服务国家队需要架设专业设备、铺设服务器,而面对普通大众,一台手机便足矣。团队核心成员邱明佳说:“普通篮球爱好者并不了解专业训练内容,但是只要通过这一软件,就能立即引入沉浸式的AI训练,这大大提升了训练的趣味性和游戏性,还提供了很多训练方案和方法。”
由上海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副院长朱东负责开发的武术人工智能评教系统同样拥有面对高水平选手和普通大众的两个模式。朱东告诉记者,武术人工智能评教系统希望能够解决武术运动的痛点——“评价太主观”。该项目目前已向大模型投喂了数千条视频与大量的权威文献,并不断加入更多的学生测评数据,因此其给出的评价正在不断优化。“我们还会不定期地邀请武术权威裁判,通过对同一动作的打分来抠细节、抠动作,进而继续优化AI的算法。”朱东透露,目前已经有多所中小学开始运用这款软件进行武术教学,“目前使用下来的反响很好,普通中小学很难拥有专属的武术教练,这款软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随着我们的数据库越来越大,AI算法越来越合理,系统的高端版本还能起到向全世界更好地推广武术的作用,毕竟国外习武者最缺的就是高水平教练。”

在医疗领域,AI也已经开疆扩土。同样由刘宇团队主导的无创深部脑刺激干预帕金森病研究,在体育大模型的支持下为老年人和运动障碍人群定制了个体化脑方案。“以前我们扫描患者大脑,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建模、计算,才能准确找到摆放治疗电极的位置。现在有了这方面的大模型后,我们可以通过AI算法很快确定点位。其次,原来我们要摄像机和可穿戴设备来评价患者动作,现在就是用视觉AI、激光雷达传感器来标定场景。利用三维数字人评价病人走路时的转身和步态变化,快速找到问题所在。”实验显示,无创深部脑刺激干预帕金森病研究目前所提供的治疗方案效果良好。作为全球首项实验性证据,已经登上了国际帕金森与运动障碍协会会刊封面,展现出临床转化潜力。
相关文章
2025-10-310阅读
2025-10-310阅读
2025-10-310阅读
2025-10-310阅读
2025-10-310阅读
2025-10-310阅读
2025-10-310阅读
2025-10-310阅读
2025-10-310阅读
2025-10-310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