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大降价,急了?

资讯 » 科技头条 2025-10-25

手持云台相机大疆Osmo Pocket 3,被不少人称为“vlog神器”,发售两年来常常供不应求,线上靠抢,线下要等,一度成为现象级的电子产品,在二手市场也有较高的保值率。但近日这款明星产品突然宣布降价,并意外地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波。

此次降价来得猝不及防。家住湖北的周晴平时喜欢旅行、拍舞蹈视频,9月21日她在本地一家门店购买 Pocket 3 时,店员还信誓旦旦地保证:“绝对不会降价。”结果不到三周,10月初,大疆官网宣布限时调价——Pocket 3 标准版直降 700元,全能套装版降价900元。

大疆过往的价格体系始终保持稳定,此次突然降价的举动,明显超出了市场预期,因此不少大疆用户感到“背刺”。微博话题“大疆预告降价,已购买消费者退货维权”登上热搜,部分用户在社交平台上抱怨刚买完就降价,一些用户纷纷分享退货或维权的经历。大疆回应称,这是“双十一”前的常规促销活动。但为什么一次常规促销,却引发了如此强烈的情绪抵触?

作为全球无人机领域的领先者,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在70%以上。但这次价格大跳水,背后是大疆掩饰不住的“增长焦虑”。



10月12日,顾客在上海一家影石Insta360门店参加拍摄设备试用活动。图/视觉中国

“线上线下不同权”

大疆明星产品Pocket 3的价格一向坚挺。从2023年10月末发售起,标准版3499元,全能套装售价4499元从未松动。产品销量也十分可观,据雷锋网报道,2024年,大疆Pocket 3已销售500万台,营收接近200亿元,目前全球销量已超1000万台。

除了Pocket 3罕见降价,大疆无人机和扫地机器人等核心产品,此次也均有降价调整,一些产品的降价幅度达1500元。

IT产业时评人张书乐指出,大疆降价的产品主要是消费级市场的产品。近年来,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增速明显放缓,价格战随之兴起。据智研咨询数据,消费级无人机的均价从2019年的5000元降至2024年的1800元。大疆近年来开始发力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张书乐指出,大疆现在的整体发展策略是打开B端市场,但C端市场仍需维持如今的市场份额,降价是一种有效的营销策略。

电子产品降价并不稀奇,消费者并非不能接受。真正引发不满的,是线上与线下的差别待遇。

大疆产品有线上与线下两大销售渠道。线上包括天猫、京东、抖音以及官方商城,线下包括可以在官网查询的官方授权体验店,以及第三方经销商。

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购买大疆产品的用户,能享受“7天价保”服务。有消费者在9月24日购买Pocket 3,到10月10日仍可申请退款退差价。部分平台提供了退款或配件补偿的解决方案。

但线下门店的处理方式却不统一。周晴选择在线下购买,原以为售后更有保障,还额外购买了“大疆随心换”增值服务。购买时,店员强调,这是本地“唯一一家官方授权店”。然而,在看到降价消息后,周晴上门咨询退差价,却遭到了门店的拒绝。

广州一家大疆授权门店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此次降价,大疆总部并未向门店提供补贴,因此退差价需要门店自掏腰包,或以赠送配件的方式安抚客户。

让周晴难以接受的是,这类第三方门店的销售和退费服务,并没有统一规范。她了解到门店的一种常见做法是,购买后七天内差价全退,十五天内退80%,三十天内退50%,但她接触的门店“退费很随意”。她发现,在这家门店购买的消费者,有人退了200元,有人退了300元,还有 10月1日购买的顾客,至今没退。

周晴拨打了大疆客服电话后得知,这家门店并非官方授权店,而是第三方经销商,退差价需自行和门店协商。沟通无果后,她通过联系当地市场监管局和消费者协会,拿到了一半差价。

一位购买过大疆Pocket三代产品的消费者坦言,此次问题不在于降价,而在于线上线下政策不一致,让消费者觉得被区别对待。



大疆门店内销售的Osmo Pocket 3产品。 图/视觉中国

竞争对手蹭热度

大疆降价争议发酵之时,近两年势头正猛的全景相机厂商影石创新(Insta360)创始人刘靖康,也借势这波热度。

10月13日凌晨,刘靖康在微博发文,半开玩笑地“认领”了大疆降价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是我们影石的原因导致DJI(大疆)大幅降价。”他宣布,为表歉意,在10月2日至10月8日期间购买大疆产品的客户,只要在本条微博下晒出订单证明,即可获得影石100元无门槛代金券。此外,他还推出了转发抽奖活动,奖品包括影石相机全家桶或大疆Osmo系列全家桶一份。

刘靖康借此进行了一番“道歉式营销”,很快引发网友热议。尽管大疆公开回应,本次价格调整是大疆为“双十一”推出的常规促销安排。外界仍猜测,大疆这次主动降价,或许是为新品Pocket 4 的发布提前清库存,也可能是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智能影像市场中,采取的一次防守性策略,守住市场份额。

B 站 UP 主“薄荷小梦”从 Pocket 1、2 用到 3,当年Pocket 3发售时,他托关系加价1000元才买到。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坦言对此次大疆降价并不意外。Pocket 3直到今年上半年仍一机难求,不少人买不到。但今年下半年货源变得充足,同时手持影像设备竞争者增多,让产品降价、让更多用户使用,是一件可预料的事。

以无人机起家的大疆,在2018年左右切入手持影像赛道,以口袋灵眸——也就是Pocket 1起步,2019 年对标 GoPro,推出运动相机Osmo Action,6年里迭代到第五代,今年又发布穿戴相机、全景相机。

张书乐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这种产品延展是“自然选择”。无人机本质是“会飞的相机”,技术可平移到手持影像,用户画像也比较接近。依托大疆品牌力,横向扩充品类,可以构建一个生态链,产品能互通和互补,还能提升用户的消费频次。

过去,大疆在这一赛道主要对手是运动相机开山鼻祖GoPro。但近两年,总部和大疆同在深圳市南山区、相隔约10公里的影石,成为最受外界关注的竞争者。影石创立于 2015 年,以全景相机起家,主要面向户外极限运动等应用场景。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3 年,影石在全景相机市场占有率达 67.2%,连续六年全球第一,2024年预计达到81.7%。

刘靖康多次在公开场合盛赞大疆。在2025年初的企业年会上,他提到“在大疆面前,影石还是个弟弟”。

两家公司的主业原本各有侧重,但随着各自主营业务增长逼近天花板,双方的竞争已经从暗处走向台面。除了推出运动相机,7月31日,大疆发布了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两周后,影石宣布推出全景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互相切入了对方的腹地。

从产品使用者视角看,这两家产品气质迥异。“薄荷小梦”描述,大疆有典型的工程师路径,倾向于把影视级体验普及化,强调稳定、画质、功能易用性,把专业工具做成大众可用。影石更接近“艺术家”气质,强调形式自由与摄影叙事的张力,更适合小团队或个人完成全景构图的创作。

相比之下,大疆在品牌、研发、供应链等方面仍有长期积累的优势。影石今年登陆科创板,赚足了关注。

刘靖康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在向大疆学习复杂品类的降本。他坦言,大疆可以从设计源头做低成本方案,甚至与供应商共创或投资供应商做降本研发。大疆还会在关键物料上进行平台化定制,比如自研芯片,跨多品类使用,摊薄研发成本。

如何跳出价格战

手持影像市场原本小众,如今正迎来更多的玩家。小米、vivo、OPPO等头部厂商与徕卡、蔡司、哈苏等品牌合作,“卷”手机相机参数后,也开始进军手持影像赛道。据媒体报道,OPPO和vivo已经启动了类似大疆Pocket的手持相机项目,而小米也在开发云台相机产品,对标大疆Pocket,主要瞄准中低端市场。外界普遍认为,消费级影像市场的格局将面临重塑。

手持影像设备使用者可分为三类:专业创作者、被营销吸引后的玩家、发烧友。后两类用户价格敏感度更高,专业创作者则能长期使用、复购,黏性最高。

在张书乐看来,手机厂商入局,本质还是在搭建产品生态,“手机厂商可以提供一站式配件,比如你用我的手机,我就能给你云台、相机、配件,并实现无缝传输,这是品牌生态的天然优势,能解决用户的痒点”。

多位长期用户都提到,运动相机、全景相机等手持影像设备,目前主流产品之间的技术差异并不大。

但在可预见的将来,赛道会变得更拥挤。刘靖康将全景相机等称为智能影像设备,他曾解释,智能影像区别于传统影像设备的一个重点在于,会想办法创造出新市场和新需求,也更多结合 AI和软硬协同。

实际上,大疆Pocket 3在社交平台上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精准定位了女性用户市场,以及演唱会拍摄特定场景,“全向立体收音”“边跳舞边拍摄”是主打卖点。大疆无人机也细分了产品,从千元到两万元,每一档都有对应的消费人群。影石全景相机也首创了自拍杆消除技术,提升了拍摄美感,也迎合了许多极限运动爱好者的拍摄需求,在社交平台上出圈。

除此之外,产品的生态与协同,也是影响消费者长期选购的重要因素。在B站有超过180万粉丝的产品评测UP主“王师傅”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解释,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工作的便捷性至关重要。目前各品牌的硬件对应出了各自App,如果设备混用,就必须分别导入、整理素材。硬件之间并不完全互通,这会进一步推动用户在后续采购中“站队”某一品牌。

“王师傅”坦言,使用过大疆两款产品后,他和团队后续购买设备与配件基本会优先选大疆。他举例,此前他购买了影石的拇指相机,轻便可拆,当时市面上还没有竞品。但他在使用大疆麦克风匹配时,需要额外接转换器。在他看来,谁能提供更顺畅的软硬件协同体验,谁就更容易赢得用户并让其长期留在生态里。

大疆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应,在手持影像领域,有意推动产品生态的构建。当用户逐渐习惯高效便捷的跨设备协作体验,并从中获得创作自由后,其使用习惯会深度嵌入大疆的生态,让购买决策不再仅仅基于单一产品的价格比较。

在“薄荷小梦”看来,当不同品牌的产品出现时,消费者首先关注的往往是产品的参数以及实际应用体验,用户场景仍有大量可细分空间,厂商不必在同质产品里“卷”价格和相机的像素。他举例,一些厂商的软件已经具备AI代剪功能,可以大幅节省剪辑时间,未来或许有空间探索录制时的实时翻译、自动生成字幕,或者同时录制主讲人和观众的多视角、中近景素材,让导入后可无缝切换镜头。在他看来,这是智能设备软硬件结合的潜力,关键仍在于如何细分场景,满足不同用户的具体需求。

(周晴为化名)

发于2025.10.27总第1209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大疆挑战者,越来越多

记者:杨智杰(yangzhijie@chinanews.com.cn)

编辑:闵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