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开生日Party放大招,拉来华为背书,仰仗中国团队

资讯 » 科技头条 2025-10-21



学会拿捏中国市场

作者|王磊

编辑|秦章勇

日产汽车,到中国40年了。

1973年,随着一辆CEDRIC公爵车型的下船,日产叩开中国市场大门,1985年,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前身——日产汽车公司北京办事处成立,标志着这家跨国车企正式进入中国。

10月16日晚,日产中国在杭州办了场40岁的生日活动。

这场生日Party对日产来说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伊凡·埃斯皮诺萨亲临现场,履新不久的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长军,也现身活动现场。

现场见到了很多经典的老车,像CEDRIC公爵、战神GTR等,还有很多历史车型。当然,活动不只是来讲情怀故事,还提前亮起了肌肉,一口气亮相三款新车。



首先是日产汽车旗下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日产N6,还有市面上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天籁·鸿蒙座舱车型。第三款,也是最令国内车迷期待的,传奇性能车Z NISMO正式官宣将引入中国市场。

面相极度内卷的中国汽车市场,日产汽车开始真正出招了。

01

全球首款鸿蒙座舱燃油车

伊凡·埃斯皮诺萨在活动一开场,就为中国市场之于日产汽车全球战略的意义定了调,“转型的关键在中国,中国市场不只是重要,而是至关重要。”



他表示,日产的成果已经开始逐步显现,此前上市的东风日产N7就是最好的注脚。

作为东风日产首款纯电车型,上市以来的销售表现,让日产体会到了“久违”的大卖,比如50天累计大定突破20,000台,成为最快大定破万的合资纯电车型之一。

自上市后,销量也没让日产失望,连续多月获得合资新能源车型销量榜首,其中6月凭借6189辆的零售量稳居合资纯电第一,7月以6455辆的销量位居合资纯电轿车第一,在8月份更是成功突破一万台大关,交付10148辆,成为首个“单月销量和交付双破万”的合资纯电车型。

不得不承认,在合资车领域,东风日产N7确实成了一匹黑马。

这也让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在活动现场有底气的说出,“日产中国也通过打造出卓越和广受好评的产品取得了转型的初步成果。”同时,他还表示,在全新的Glocal模式下,日产汽车将真正实现为中国造车,并从中国走向全球。

此外,东风日产N7还将迎来第二次大版本OTA升级,正式进化为“满血版”。新版本将搭载人机共驾的“城市记忆领航”功能,同时,自动泊车功能也进一步升级,融合“记忆泊车”能力,更加贴合用户实际使用场景。

当然,东风日产N7只是开始,2025年4月上海车展上,日产就已经公布其产品规划,即到2027年夏季前,将在中国推出10款新能源车型,其中9款属于日产品牌。

而在今年第4季度, 就有3款全新车型——日产N6、天籁·鸿蒙座舱,以及FRONTIER PRO。

第一款就是日产汽车旗下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日产N6,不光外观相似,技术上也同源,某种程度上可以把它看作“插混版N7”。



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831/1885/1494mm,轴距2815mm,全新1.5L混动专用发动机,最大功率75kW,驱动电机最大功率则为155kW,还搭载了同级最大的21.1kWh电池,没有续航焦虑,同时兼顾了用车成本。

车上像N7同款的AI零压云毯座椅,以及Momenta方案辅助驾驶大概率不会缺席。

第二款车就更厉害了,全球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型-天籁·鸿蒙座舱,很难想象“鸿蒙座舱”能和“燃油车”拼在一起。



这款车搭载了和华为一起研发的HarmonySpace 5.1 系统,用上了15.6英寸大屏,用日产的话来讲,要打造燃油智能第一车,不仅如此,车上还用上了HUAWEI SOUND音响。

有关这款车详细的信息,活动上没有过多披露,不过天籁成名已久的舒适大沙发,再加上鸿蒙座舱几乎是如虎添翼,天籁·鸿蒙座舱大概率会让不少人种草。

除此之外,还有日产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FRONTIER PRO,此前已经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展示。

活动上,之所以拿出这三款车,不光是因为将在今年的第四季度发布,更是因为这三款从设计到研发生产,都是由中国的本土团队主导。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周锋也表示,这三款车型“从设计到量产,都体现了Glocal模式的全面落地,是中国速度的高效协同”。

作为活动的“彩蛋“,伊凡·埃斯皮诺萨则是宣布, 传奇性能车Z NISMO将正式引入中国市场,将在明年加入日产中国的产品阵容。

02

转变已经开始

22年前,东风汽车与日产成立东风有限合资公司,迄今依然是中国汽车行业合作规模最大、合作层次最深、领域最广的合资项⽬。

但众所周知,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传统品牌在华发展压力极大,不少人也都听过日产此前经历多轮销量下滑带来显著压力的消息。

在这次的活动上,作为日产中国一把手的马智欣直言不讳:

“今天,中国市场对日产最大的期待和挑战是什么?我得到的反馈非常直接:动作慢了、产品更新不够快。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压力,也让我更加清醒——转型,必须加速。”



在马智欣看来,中国市场的竞争逻辑已变,外资品牌必须学会以中国速度创新,基于此,日产的选择是更深入的本地化。

不难发现,从N7,再到活动上亮相的三款新车,都是中国团队在主导开发,这也是日产提出的“Glocal”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从中国走向全球。

在这种模式下,马智欣表示,在产品定义、开发节奏、供应链整合,以及价格策略上,中国团队都拿到了比以往更大的主动权。



这也意味着,日产不仅是为中国市场造车,也将以中国为跳板反哺全球。

伊凡·埃斯皮诺萨表示,中国团队正帮助日产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新能源转型,并推动出口增长。

日产汽车转型落后已是事实,但从技术储备来看,日产仍有自己的品牌和技术积累,在马智欣看来,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技术日产”这四个字仍被认可,“日产不是只会造燃油车,新能源时代日产依然有实力站在舞台中央。”

从燃油巨头到现在的电动化追赶者,身份的转换,或许更能让日产体会到“巨变”的不易。40年已过,日产中国也将站上一个全新起跑线。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