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
10 月 16 日,2025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亦庄开幕。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在大会现场发表演讲,回顾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从跟跑到领跑” 的进阶之路,分享企业层面三点核心体会,详解北汽在智能网联领域的技术布局与实践,并针对产业现存挑战提出两大倡议,为行业发展提供全面参考。
中国智驾 “三重合力” 进阶:从跟跑到领跑
张建勇在演讲开篇指出:“近年来,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奔跑,中国凭借政策引领加市场驱动加技术攻坚的三重合力,走出了一条从跟跑、到领跑的进阶之路。” 基于此,他从企业视角分享三点体会:
“在国家战略引领和支持下,当前国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已经形成覆盖准入、安全责任的全周期保障。” 张建勇举例说明:“2024 年,四部委公布了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名单,为技术落地打开了政策通道;同年 8 月,信息安全、软件升级、数据记录三项强制性国标发布,筑牢了产业安全的底线;2025 年 4 月,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实施,首次明确 L3 级以上级别自动驾驶系统激活时车企担责、驾驶员接管后个人担责,这彻底解决了此前责任归属模糊的行业争议,为高阶智驾方案落地提供了关键的制度支撑。” 他强调,“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促进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张建勇表示,当前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加速推进,商业化进程实现关键跨越,推动行业迈向商业化深水区。”他以多地实践为例:“以北京、杭州、武汉、合肥等为代表的多地,纷纷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示范,如北京的五站两场接驳场景、杭州的三站一场示范场景、武汉的 Robotaxi 常态化运营等,为智能网联技术规模化应用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同时,“多地加速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不仅为 L4 级技术示范运营提供了可供复制的范本,而且也让更多的消费者有机会获得更多、更好的智能驾驶体验,进一步提升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接受程度。”
“智能驾驶技术正在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升级迈进,智驾平权已经成为潮流。” 张建勇具体阐述技术进展:“L2 级辅助驾驶广泛普及,城市 NOA 以及高端选配变为主流标配;多模态融合感知、跨预控控制技术让驾驶更加安全高效。智能座舱突破了单一交互的局限,人工智能正从部分功能、区域应用向全生命周期赋能进化,多模态语音、数字人助理、场景化服务成为常态。” 他进一步指出:“智能驾驶由软件驱动 2.0 时代进入数据驱动的 3.0 时代,数据、算法、算力是智能驾驶 3.0 时代的核心支柱,数据的闭环能力将成为关键;电子电器架构从分布式向中央集中演进,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了底层支撑。这些新技术的全方位应用与升级,使汽车产业的下半场更加精彩纷呈,前途无限。”
北汽以用户为核心,自研与合作双轮驱动
作为 “中国汽车产业的骨干企业之一”,张建勇强调:“北汽集团始终坚持坚信,技术的价值在于服务客户,产业的生命力在于开放协作。面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变革,北汽坚持以用户价值为核心,聚焦成本、周期、质量、体验四大维度,通过自研加合作双轮驱动,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子电器架构、芯片国产化等关键领域持续攻坚,打造了北汽专属的高端智能网联技术体系 —— 元境。北汽元境以领先科技构建智能驾驶的新境界,重新定义了人车路云的交互关系,开启从人驾到智驾的原点旅程,打造一个融合虚拟智慧与真实场景、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智能移动空间,实现从工具到伙伴的角色转变。”
全层级智能驾驶技术体系,兼顾高阶突破与普惠大众
“在智能驾驶领域,北汽集团坚信,技术既要高阶突破,更要普惠大众。” 张建勇介绍,北汽 “针对不同车型产品定位定制了差异化智能网联技术搭载策略”:
L2 级领域:“吉虎品牌与北京品牌系列车型已经全面搭载;我们即将于 10 月 28 日完成行业首次基于 T55 芯片的仓架融合系统量产上车,这套系统攻克了单芯片算力分配、跨域兼容等核心难题,仅用 72T 算力就集成了城市 NOA、记忆泊车等功能,较传统方案降低成本超过 20%,真正让车价在 10—15 万元的主流市场用户,也能享受到高阶智驾的便捷。”
L3 级领域:“2023 年获得北京首批 L3 级路测牌照,2024 年入围全国首批准入试点,截至今年 8 月,测试里程已超 11 万公里,构建起了一核三环的安全体系,实现从开发到运行的全链路保障。”
L4 级领域:“与小马智行基于激活阿尔法 T5 打造的 Robotaxi,在今年 7 月已经示范运行,今年将实现千台示范运行,让智能科技从概念走进现实。”
元境 AI 平台开启交互新篇,从功能满足到价值创造
“智能化技术的终极目标是为人服务,产品开发也将从车企定义转向用户定义,既要满足安全、高效、便捷的使用需求,更要提供个性化、情绪情感化的情绪价值。” 张建勇表示,在智能座舱领域,北汽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推崇行业首创的元境 AI 大模型中枢平台,灵活接入 Deepseek、豆包等顶尖垂类模型,选用行业最优方案。”目前该平台 “已在吉虎、北京品牌多车型落地,支撑 AI 日程助理、AI 备车等 15 项高频服务,累计调用次数超 8 亿次,推动智能座舱从功能满足到价值创造转变。”
开放协同构建生态共同体,整合资源加速技术突破
“我们相信,智能网联不是独角戏,而是交响乐。” 张建勇强调,北汽 “始终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与华为等 20 多家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整合行业最优资源,深化多企协同,构建开放共生的生态格局,为技术突破加速赋能。”具体合作包括:“与华为升级车—家—科技全生态战略合作,未来三年将投入 20 亿元深耕智能驾驶与座舱;与字节跳动火山引擎协同 AI 大模型与数字化营销;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基于 GO6M 芯片开发行博一体智驾系统。” 他表示,北汽 “通过自主掌控加合作拓展,实现智能网联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加速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从而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破局产业挑战:两大倡议推动全行业合力攻坚
尽管产业成果显著,张建勇仍坦言:“当前,国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虽然已取得突破,但仍然面临政策协同不足、技术孤岛、供应链风险等挑战,仍需全行业合力破解。” 为此,他提出两点倡议:
倡议一:推动政策协同,打通跨区域落地堵点
“建议加快 L3 级责任边界的界定,统一车路云一体化标准,完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保障体系等配套政策,为企业规模化运营提供清晰指引,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倡议二:深化技术共享,避免资源浪费
“面对感知融合、高精度定位等行业共性难题,需要企业间打破技术壁垒,建立联合研发机制。” 张建勇具体建议:“建立行业级自动驾驶数据池、测试资源平台,开放模拟仿真场景库、封闭测试场地;同时推动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联合研发,攻克共性难题,让技术创新更高效更普惠。”
演讲最后,张建勇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不是百米冲刺,而是生态协同的马拉松,它需要我们以长远眼光布局技术,以开放心态拥抱合作,以责任担当坚守安全。北汽集团愿意与全球伙伴一道,以技术为笔,以生态为墨,共同谱写智能网联汽车从技术突破迈向价值创造的新篇章,为人类更智能、更绿色、更美好的出行贡献力量。”(文智)
相关文章
2025-10-180阅读
2025-10-180阅读
2025-10-180阅读
2025-10-180阅读
2025-10-180阅读
2025-10-180阅读
2025-10-180阅读
2025-10-180阅读
2025-10-180阅读
2025-10-18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