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全称:东莞大锌能源有限公司
融资轮次:Pre-A+轮
产品/服务:锌基电池
创始人:唐子杰
出生年份:1993年
教育背景: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系博士
作者丨冯典俊
编辑丨刘恒涛
图源丨大锌能源
在电池行业追逐更高能量密度之际,大锌能源的创始人唐子杰却反其道而行,专注于能量密度较低但安全性极高的水系锌基电池。
随着ChatGPT的引爆,科技公司数据中心加强建设,数据中心的不间断电源(UPS)的需求越来越强,凭借绝对安全、环保、高倍率放电能力,锌基电池可以非常好地胜任UPS的需求。
2023年,大锌能源成功实现锌基电池的量产技术的突破,成为国内第一家提供高倍率锌基电池量产的公司。大锌能源的锌基电池,具备6C高倍率放电能力,可在断电瞬间提供稳定安全的大电流供应,弥补水系电池能效不高的短板。而且,大锌能源的产品成本仅为美国对手的一半。在空间与重量上,与主流使用的铅酸电池相比,在同等功率输出下,其体积和重量仅为前者三分之一。
目前,大锌能源产品已在海底电缆机房、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的备电系统中得到使用;同时在储能领域,不仅在油田场景实现落地,还中标国家储能创新中心项目,进行技术开发。
今年9月,大锌能源在创业邦第十九届DEMO CHINA上入选“2025值得关注的硬科技创变者”榜单。
01拒绝跟风锂电,押注“水系不燃”电池
唐子杰出生于湖南,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2015年进入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博士,并加入支春义团队专注于锌基电池的研发。支春义目前是香港大学讲席教授,长期从事水系电池的研究。
当时,团队选择的锌基电池方向,在行业内被视为“非主流”,备受冷遇。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凭借三元锂与磷酸铁锂电池高歌猛进之际,锌基电池因能量密度低,难以切入新能源汽车这一核心赛道,缺乏清晰的市场前景。
而锌基电池有着“水系”电池之称,其内部的关键材料为低活性物质,浸泡于水中,本身不可燃。而且正负极材料在常温下极为稳定,不会释放氧气,也不容易产生“金属刺”,刺穿隔膜。正是锌基电池与生俱来的安全属性,让支春义课题组押注在此十余年。但在当时,对于未来具体的应用场景,谁也无法预测。
契机出现在2023年。
当年,ChatGPT引爆AI模型竞赛,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加码数据中心建设。这些“耗电巨兽”对电力稳定极为敏感,使得不间断电源(UPS)成为刚需,激发了一个千亿级市场。
数据中心对UPS的要求极为严苛。首先要安全,另外就是确保在市电中断的瞬间,能够立即接管负载,成功启动并完成供电切换。这需要UPS有快速充放电能力,能够承受高倍率放电,瞬间提供巨大的功率。需要电池有高功率密度与能量密度,在有限的空间提供尽可能多的备用功率和备用时间。
而传统锂电池,无法解决电热失控问题。锂电池内部材料非常活跃,一旦短路或过热,极易触发热失控。即使是性子温和些的磷酸铁锂材料,在极高温度下仍有自燃风险。
UPS备电场景的需求逻辑与动力电池不同:电池处于固定位置,无需移动,能量密度不再是核心指标;相反,安全性被提升至首要考虑因素。相比之下,“水系”电池锌基电池可以确保绝对的安全,而且,锌基电池也可以实现高倍率放电,完全满足UPS的需求。
唐子杰意识到,锌基电池路线或迎来商业化机遇。
2019年,尚在读博的唐子杰筹备创业,带队参加香港城市大学早期创业(种子)计划比赛,获得2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2020年,大锌能源成立,唐子杰担任CEO,他的导师支春义出任首席科学家。大锌能源入选香港创新科技署“大学科技创业支持计划”。后入驻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启产业化之路。成立至今,大锌能源已获得险峰长青、新瞳资本、华盖资本等机构多轮投资。
02比铅电轻三倍,比美国友商便宜一半
“能同时满足‘高安全’和‘大倍率放电’的电池,目前只有锌基电池能做到。”这是唐子杰对自家产品优势的定位。
在过去,UPS系统在电池选择上为追求绝对安全,常在体积、重量和使用寿命上妥协。如采用“大块头”的铅酸电池,同样的电池容量下,其体积和体重是磷酸铁锂的3倍,充电速度只有1/4,循环寿命仅有1/6。长期来看,用户需要承受笨重设备,还面临频繁更换电芯带来的运营成本。
如今,大锌能源的锌基电池改变了这一局面,以更高性能、更轻便、更低成本,实现对铅酸电池在储能、备电领域的部分替代。
锌基电池可稳定实现6C高倍率大电流放电,意味着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瞬间释放巨大电能,应对数据中心突发的高负载要求。相比之下,铅酸电池适合小电流放电,响应“慢半拍”,就像需要时间“拔出武器”。当设备同时启动、电流需求骤增时,铅酸电池容易“手忙脚乱”。
正极车间
还有空间上,在同等功率条件下,锌基电池系统,在体积和重量上仅为铅酸电池的三分之一。铅酸电池由于体积笨重,难以像“叠罗汉”般堆叠,不仅占用房间空间,还限制了整体容量与功率的提升。
锌基电池的产品竞争力,还体现在成本优势上。在同等功率与电池数量下,其成本比铅酸电池降低约20%。与规模更大的美国友商相比,大锌能源通过优化电池结构,提升自动化能力,将电池成本降低了50%。
锌基电池和锂电、钠电生产工艺完全不同,没有成熟的供应链。在行业里,大锌能源是国内率先实现锌基电池量产的企业。
负极车间
唐子杰带着研发成果来到东莞,没有成熟经验可循,团队便在一位深耕产业十余年的工程师带领下,边探索、边搭建、边优化,用三年时间,在2025年5月份搭建起了自己的生产线。
大锌能源的生产线,通过材料配方、电池结构设计和自动化生产工艺的深度优化,有效缓解了锌电池常见的枝晶、腐蚀等问题,提升了循环寿命和生产一致性。
在唐子杰看来,在新材料研发这条路上,时间是绕不过去的坎。“即便一家头部大厂投入千人团队专攻锌基电池,也仍需走过漫长的研发周期,经历大量试错与测试验证。”
化成车间
大锌能源背后,是支春义课题组十余年在锌基电池领域的深厚积累。该课题组至今已积累高水平论文超200篇、专利50余项。“课题组30位博士每年持续产出学术研究,每篇文章就代表一项前沿探索,为产业化路上的瓶颈寻找突破口。”唐子杰说。
03绑定系统商渠道,出海新加坡
一家诞生于实验室、成立仅五年的硬科技创业公司,要如何才能叩开科技巨头的数据中心大门,拿下订单?
大锌能源的答案是,借力打力,与强者同行。“作为一家采用新技术路线的创业公司,要建立终端客户的信任感需很长周期。因此我们选择借助行业巨头的成熟渠道,把我们的电池带入难以进入的场景。”唐子杰表示。
在国内,大锌能源与上市公司华塑科技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华塑科技专注于为AI算力基础设施提供电池管理系统(BMS),其产品可视为电源的“大脑与神经”,其产品方案广泛应用于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的数据中心与储能项目。
基于互补优势,华塑科技在其BMS产品中,集成了大锌能源的锌基电池电芯作为匹配,在公司产品列表新增“锌镍电池”品类。
与此同时,大锌能源的锌基电池也在国企市场稳步推进,与中国电信、中国铁塔等大型国企达成试点合作,并实现多个通信基站项目落地。值得一提的是,大锌能源也参与了通信行业锌基电池标准制定。
“仅铁塔公司每年在铅酸电池采购上就高达数十亿元级别。”唐子杰表示,这是一个大锌能源有望切入的巨大市场,他计划下大力推动大锌能源进入大型国企的集中采购名单,逐步实现对部分铅酸电池的替代。
在海外市场,大锌能源的第一站选择了新加坡,这是东南亚数据中心枢纽。那里对电池安全要求严苛,海底电缆机房、学校机房等场景对备电需求旺盛,恰好匹配锌基电池特性。2024年,团队与新加坡Anervoir达成合作。
在开拓UPS市场的同时,唐子杰还向新型储能领域尝试。2025 年,公司中标国家储能创新中心(广州)项目,与锂电、钠电、固态、超容、液流等储能技术进行同台对比、验证,对于大锌能源来说,这也是同台竞技拿订单的机会。
唐子杰期待大锌能源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备用电源的领军者,与微软等全球互联网巨头达成合作,服务其大型数据中心。这类项目的采购量级是颠覆性的,单个数据中心的电池采购额就可能高达数亿元。
从实验室到产业一线,从国内走向海外,大锌能源仅用了五年时间。大锌能源预计年内营收七百万元左右。在唐子杰规划里,大锌能源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全球锌电池技术在数据中心备用电源领域的定义者和领导者。
电化学技术路线已基本定型,迭代速度放缓。唐子杰认为,公司拥有的技术优势,只能给大锌能源带来两到三年的先发优势。发展到后面,拼的是生产和工艺。
“我们窗口期可能也就这两三年。”唐子杰说。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相关文章
2025-10-170阅读
2025-10-170阅读
2025-10-170阅读
2025-10-170阅读
2025-10-170阅读
2025-10-170阅读
2025-10-170阅读
2025-10-170阅读
2025-10-170阅读
2025-10-17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