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吕鹏:智能驾驶发展注重节奏,应踩准“甜点位”

资讯 » 科技头条 2025-07-16

7月15日,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在吉林长春东北亚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与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在论坛上表示,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驾驶会大幅改变汽车用户的习惯和出行方式;同时,智能驾驶的发展注重于节奏,应踩准“甜点位”。


地平线副总裁吕鹏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吕鹏表示,随着中国车企在电动化的发展和布局,中国汽车产业在市场份额、技术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但如今汽车在电动化上的差异性已经变小,同质化更为明显。因而下半场的智能化将成为更重要的战场,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驾驶会大幅改变汽车用户的习惯和出行方式。

在吕鹏看来,汽车智能化的普及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合力推动的结果。当下,如果一辆车没有辅助驾驶功能,消费者便会认为它不够智能,从而影响汽车品牌的形象。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从比亚迪“天神之眼”全车系推动智驾平权,到特斯拉FSD V13进入中国,都对整个行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并使行业由营销驱动转向产品力驱动。

不过他也坦言,目前的智驾还远远没有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消费者最理想的状态可能是周五下班,设置目的地,睡一觉,到海边看日出,但离这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吕鹏表示,由于智驾的发展更多偏向于软件,汽车行业正从传统制造业慢慢向ICT产业发展,而关键则在于了解用户的需求。他以ICT产业从个人电脑(PC)到手机的发展为例:当没有满足用户需求时,行业便处于快速迭代期,当用户需求完全得到满足时,行业节奏便来到了稳定期。

他认为,智驾更像手机的基站,发展关键在于“快打慢”——早期大量手机厂商都在自研基站,但从2G、3G、4G再到5G,产业通信基站发展非常迅速,只有跟上速度,最后才能提供好产品:“无论自研还是外包,只有形成规模化、快速迭代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需要回答的是:智驾在快速变革期是不是做得足够快?是不是能够做得又快又好,满足竞争迭代的要求?”吕鹏说。

但吕鹏也坦言,如果智驾方案为了普及而考虑极度降本,将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安全性和产业发展。因而对于车企来说,智驾发展最重要的是节奏,如果产业节奏判断错误,将对企业布局产生很大影响。

在他看来,制约智驾发展节奏的两大要素是算力和算法:算力决定了智驾体验的上限;算法则决定了兑现上限的能力。因此,智驾发展最重要的便是把握每年量产最佳的“甜点位”,既软硬件能达到同时兑现能力的时机,从而快速实现规模化,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具备竞争力。

吕鹏表示,地平线征程6芯片从去年达到量产状态,到今年快速达到上车100万套的量级,依靠的是自征程2起历代芯片积累的大量技术能力和产品性能,但同时也踩对了行业的“甜点位”。

在他看来,2026下半年到2027年的算力平台会成为新的“甜点位”,因为头部智驾玩家已在今年推出算力带动节奏,如小鹏MONA M03在15万元以下的车型已配备了高阶智驾能力,而比亚迪的B级车也可能进一步下探:“明年大家能不能踩中节奏形成规模化与良好用户体验,我觉得是对每家车企的新挑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