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外滩大会聚焦AI产业实践:大模型会否“吞掉”软件?韩歆毅朱啸虎等热议

资讯 » 科技头条 2025-09-12

在AI技术加速迭代、产业落地进入关键阶段的当下,2025外滩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这场以“探索智能上限、深入产业实践”为主题的行业盛会,吸引了蚂蚁集团CEO韩歆毅、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等业界领袖,共同探讨AI原生时代的创新路径与商业化前景。

主论坛上,具身智能的发展瓶颈成为焦点议题。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指出,当前AI语言模型在文字、图像生成领域已超越人类99.99%的水平,但在实体操作层面仍处于“荒漠状态”,仅有个别应用初现雏形。他特别强调,具身智能赛道面临双重挑战:硬件端需要突破品控与成本平衡,软件端则需实现算法的快速迭代,而打破软硬一体化壁垒仍是行业难题。

这场由90后创业者主导的对话中,DeepWisdom创始人吴承霖、清华大学助理教授吴翼等新生代代表,展现了年轻一代对AI产业落地的独特视角。吴翼预测,未来机器人将突破分钟级指令响应的局限,向24小时持续工作的具身智能体演进。他同时提出,大模型时代可能催生超高效组织形态,“少数精英团队即可完成过去数十倍人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针对创业者关心的能力构建问题,王兴兴建议“忘掉经验,聚焦当下”,认为AI时代的公平性为所有创新者提供了机遇。吴翼补充指出,减少信息干扰、保持技术热情是关键,而苏昊则强调破除认知框架的重要性:“未来属于敢于拥抱变化、持续学习挑战的人。”

在“大模型是否会吃掉所有软件”的激烈辩论中,产业界呈现出多元观点。韩歆毅认为,随着软件自主生成Agent的趋势加速,大模型终将重构传统软件形态。他以蚂蚁在医疗AI的实践为例,指出专业垂类应用具有通用模型无法替代的价值,“个性化健康服务就像拥有私人医生,这是通用大模型难以企及的”。

小米集团张雷则持审慎态度,认为大模型与软件将是共生关系,“它更多是提升开发效率而非完全取代”。朱啸虎从投资维度分析,指出低代码、协作类软件需求将大幅萎缩,但强调“2026年必将是AI应用爆发年,下一个独角兽可能已悄然诞生,创业者要勇于开拓新边疆”。

会场探馆环节显示,AI技术正加速从概念走向现实。工业机器人、救援设备、生活服务机器人等展品,展现了多领域的应用突破。这些动态印证着王兴兴的判断:尽管大规模爆发尚未到来,但AI实体化的种子已在各行业悄然生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