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宁波。领克10 EM-P以“智能电混四驱轿车”之名正式上市。限时售价16.38万-20.18万元,全系标配激光雷达、eAWD智电四驱、高通8295芯片,Ultra版型更搭载算力高达700TOPS的英伟达Thor芯片,支持千里浩瀚H7高阶辅助驾驶。
从外观一眼即识的“The Next Day”原创美学,到性能、智能、豪华、安全的全维越级——这一切,原本足以支撑其定价站上25万甚至更高。但当林杰最终报出“起于16.38万终于20.18万”的价格那一刻,现场响起的不只是惊呼,更是一场面向插混动轿车市场的战术合围宣告完成。
领克10 EM-P,不是一款简单的新车。它是领克品牌从性能操控走向智能豪华的关键落子,是极氪-领克双品牌整合后协同作战的一个范本,也是一张明确写出“价值重构”四个字的市场挑战书。
01
驱动扩容:从燃油纯电到超级插混,用户漏斗极大拓宽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领克=性能驾控≈燃油性能车,是很多用户的条件反射。
但新能源浪潮已彻底改写战场规则。单靠燃油性能,无法撑起一个品牌的未来;仅靠纯电,也难以覆盖更广阔的用户需求。正如林杰所说:“领克要向宽”。
于是,EM-P插电混动,成为领克打开新战场的关键武器。
领克10 EM-P作为品牌首款中大型插混轿车,搭载领克EM-P®智能电混系统,1.5T Evo电混专用引擎热效率高达47.26%,搭配三档DHT Evo电驱+后桥P4电机,系统综合功率390kW,扭矩755N·m,零百加速5.1秒,亏电油耗仅4.2L/100km。性能不减,油耗大降。
更重要的是,插混路线极大扩展了领克用户的边界:
燃油性能爱好者,依然可以信任领克的驾控基因;
纯电续航焦虑者,获得了CLTC 240km纯电+1400km综合续航的双保险;
家庭用户,看重的是其大空间、低能耗和四驱稳定性。
“用户漏斗”明显变大。而从燃油性能,到纯电驾控,再到超级混动——领克正在构建一个多能源、多场景、覆盖更广泛用户需求的产品矩阵。
02
智能反超:从落后到领先,一场毫不留情的软硬件革命
“领克在智能化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短板。”林杰曾公开承认。
但领克10 EM-P的上市,意味着这个短板正被快速补齐,甚至反超。
在智能驾驶层面,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最远感知200米;Ultra版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储备达700TOPS,目前已支持38项智能辅助功能,未来通过OTA可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领航辅助。
在智能座舱层面,首发LYNK Flyme Auto 2系统,AI大模型支持情感交互、场景壁纸、多模态指令,语音响应效率显著提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领克并没有因为追求智能化,就放弃那些“传统领克用户”。
他们依然为更热爱驾驶本身、对辅助驾驶需求不高的用户,推出了Halo版——虽然没有搭载Thor芯片,但仍具备基础L2级辅助能力。这一版本尽管预计只占订单量的20%-30%,但领克仍然坚持推出。
“用户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只要能做到,就会尽可能去满足。”林杰说。
这是一种用户思维下的“不抛弃不放弃”,既扩大新用户入口,也守住老用户基本盘。
03
成本重构:协同效应初显,高价值≠高价格
全系四驱、激光雷达、Thor芯片、Nappa真皮座椅、23扬声器哈曼卡顿音响、车载压缩机冰箱……
这些配置如果放在一年前,大概率是一台25万+级别的车。
但领克10 EM-P的起售价是16.38万元。
能做到这一点,背后是极氪-领克整合后的“大吉利协同”开始发挥作用:
研发成本分摊: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系统原本仅极氪使用,研发成本高昂。如今领克、银河等多品牌共用,单台车软件成本大幅降低;
供应链议价能力提升:激光雷达、Thor芯片等高端硬件也因规模采购获得了更好成本;
渠道共享降本:极氪与领克在三四线城市推行“一店双牌”,降低渠道运营成本;
“规模上去了,成本自然能摊销下来。”林杰说得直接,“软件的成本分摊逻辑不一样,规模越大,单台成本越低。”
因此,领克10 EM-P并不是“亏本卖车”,而是通过体系化协同,把原先只有30万以上车型才有的配置,成功下沉到20万以内市场。
结语:一场高价值平权运动,领克正在重新定义“混动终局”
领克10 EM-P不仅仅是一款新车。
它是领克从性能标签走向智能豪华的关键转型之作;
是极氪-领克整合后系统作战能力的首次兑现;
也是一场发生在20万级混动市场的“高价值平权运动”。
没有陷入低价低质的内卷,也没有盲目冲高忽视基数市场——领克选择的是,把高技术以高效益的方式规模化,然后用一个普惠的价格,交给用户。
“高价值不等于高价格,而是让用户用同样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林杰一再强调。
领克10 EM-P的推出,标志着领克已完成三大合围:
技术合围:性能、智能、安全、设计,没有短板;
用户合围:从燃油忠实用户到新能源新用户,全部覆盖;
成本合围:依托集团协同,实现高端配置平价化;
在新能源市场陷入“配置战”“续航战”“屏幕战”的当下,领克似乎找到了另一种破局方式:用体系化的效率,实现价值化的产品。
它不一定是最便宜的,但它可能是20万内你能买到的——最“领克”的车。
相关文章
2025-09-120阅读
2025-09-120阅读
2025-09-120阅读
2025-09-120阅读
2025-09-120阅读
2025-09-120阅读
2025-09-120阅读
2025-09-120阅读
2025-09-120阅读
2025-09-12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