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见习作者 | 李梦冉
编辑 | 魏佳
阿里和美团,又杠上了。
9月10日,借着阿里成立26周年之际,其旗下高德地图,正式发布“高德扫街榜”,强调“真实”和“永不商业化”,直指美团旗下大众点评的核心阵地。
此前,该业务已释放多重信号:市场早有传言阿里在总部推进高级别本地生活新项目,高德团队频繁往返北京、杭州协同。有求职者及高德前员工透露,8月收到专项攻坚面试或回流邀约,项目核心团队集中在阿里西溪园区“C4楼”封闭办公,进一步印证阿里加码本地生活的动作。
如今这个神秘的业务终于揭开面纱,预料之中的是,阿里再攻本地生活,这次寄希望于高德从地图工具变为消费决策入口;而在猜测之外的,则是目前并未与阿里其他业务打通,仅由高德单方面单打独斗。
事实上,这并不是阿里第一次在本地生活中的尝试,此前,它依托口碑网、饿了么等,试图在团购、外卖等赛道突围,但始终未能撼动美团的地位。
这一次,高德称将发出2亿打车券、9.5亿消费券,降低用户的到店成本,为烟火小店提供5000万次的精准曝光。这又将是一场烧钱换流量的游戏。
同一天,美团大众点评宣布将正式“重启”品质外卖服务,将以“AI+真实高分”为用户提供可靠决策,剔除非真实点评数据。在大众点评“品质外卖”入口,也将发放2500万张不同种类的大额“品质外卖”消费券。
而在此之前,美团推出美食社区产品“鸭觅”APP,同样打出拒绝商业化的口号。这一系列动作也被视为美团的防御与反击。
外卖大战尚未尘埃落定,新一轮较量又将开启。
高德扫街,是噱头还是突破?
同样是将地图和到店结合,有人说,高德扫街榜有机会成为中国版的Google Map,也有人担心,它会影响地图最核心的使用体验。
我们先来看看高德扫街榜。高德扫街榜分为状元榜、扫街榜、热门打卡和城市指南四大部分,涵盖“吃喝玩住”。
其中,“状元榜”为年度榜单,覆盖美食、酒店、景区三大类。“扫街榜”为日榜,以线下餐食商家为主;此外扫街榜中还包括一些特色美食榜单,比如“烟火小店”“本地人爱去”“多次前往”等。“热门打卡”和“城市指南”榜单则聚焦周边娱乐、社交场所和景区等。
目前,高德扫街榜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地级市,有160万个商家上榜,包括87万家餐厅、23万家酒店和近5万个景区。
按照高德的说法,扫街榜的最大亮点有两个:
一是真实,榜单通过融合用户真实行为数据(如导航、搜索、到店、收藏)与AI算法,并引入芝麻信用做可信评价加权,二是“永不商业化”,不接入广告和佣金入口,避免榜单被“买榜”。可以看到的是,高德扫街榜并没有接入消费入口。
相比之下,早在2021年就有消息称,美团内部测算大众点评佣金收入以及广告收入超过100亿元,接近美团到店业务的三分之一。
一位餐厅商家告诉「定焦One」,如果不在大众点评上花钱做推广,门店可能很难被顾客注意到。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的口号诱惑力很大,但他也坦言,现在高德扫街榜单是个新产品,定位比较理想化,他还需要持续观望,看看平台是否“言行一致”。
产品发布后,在社交平台上也褒贬不一。支持的用户称,“能够倒逼行业整治刷好评和广告。”
不看好的用户也不少,疑虑主要集中在榜单依赖导航行为。有用户评价,“本地人和回头客根本不用导航,这是否是个伪命题?”“商家又要卷新的游戏规则”。
一名业内人士解释,高德推出扫街榜的核心逻辑,是以“无商业化、重质量”的姿态切入本地生活市场,最直接的目的在于抢占流量入口。相比依赖广告变现,这种路径在短期内有助于提升高德的用户规模、粘性以及使用场景的延展性。
而从商家端来看,榜单机制会驱动他们通过优化服务、改进菜品质量等方式主动运营,以维持排名。这个过程本身就意味着新的商业价值积累,也是高德扫街榜与大众点评运营逻辑差异化所在,甚至可能反哺阿里在外卖、闪购等相关业务的发展。
如果这一“理想化”定位能够真正落地,商家将多一个更纯粹的展示平台,而阿里也能在本地生活场景中沉淀长期价值。但必须承认,想依靠扫街榜在本地生活领域突出重围,高德面临的挑战不小。
阿里本地生活屡战屡败,高德能成为黑马吗?
事实上,这并非高德第一次做榜单,也并非阿里在本地生活赛道首次落子。
早在2020年,高德就曾推出过“高德指南”,发布了包含美食、酒店、景点、玩乐四个类别的“必去榜”。不过,彼时的榜单只是一个单纯的榜单,没有像“高德扫街榜”这样打出依托AI算法模型和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动态更新。
而阿里的本地生活故事,还要从更早的口碑网说起。
2004年,李治国从阿里巴巴离职后,创办口碑网,主打提供房产信息,两年后,阿里注资入局,口碑网开始扩大业务范围。2008年,阿里完成对口碑网的全资收购,李治国也回归阿里负责口碑网,和雅虎中国合并称“雅虎口碑”。
站在现在的视角回望,口碑网更像是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的“试水工具”,错失了和大众点评网一较高下的机会。
次年,伴随阿里“大淘宝”战略升级,口碑网被并入淘宝体系,这一调整看似是资源整合,实则让口碑网陷入“定位模糊”的困境。有消息称,并入淘宝后,口碑网的老员工走了一大半。阿里的第一次本地生活探索以“迷茫”收尾。
直到2013年移动互联网浪潮兴起,O2O(线上到线下)模式成为市场热点,阿里加快了本地生活的布局节奏:一方面,推出“淘点点”平台,涵盖外卖与团购两大核心业务;另一方面,以注资形式获得高德28%的股份,首次涉足地图赛道,并于次年以11亿美元完成了对高德的全资收购。第二次尝试,思路清晰,但在执行上并未跑出规模。
2015年,中国进入移动支付大发展年,支付宝急需通过线下场景巩固用户粘性,阿里的本地生活战略也迎来重要调整:6月,阿里与蚂蚁金服(已改名蚂蚁集团)正式重启“口碑”,由时任阿里副总裁的范驰接棒CEO;同时,将淘点点的商家侧资源与运营团队整体并入口碑,实现资源集中。这一次重启,口碑从“资讯提供”正式转换到“本地生活交易服务”,2017年口碑上线独立APP。
2018年是阿里本地生活的关键一年:4月,阿里以全资收购的方式买下饿了么,直接帮阿里补齐了“到家”业务的短板,与口碑的“到店”业务形成互补。同年10月,饿了么和口碑正式合并,成立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打造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由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王磊担任总裁。
这一阶段,可以算是阿里在本地生活的第三次大动作,但这一整合的效果未达预期,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口碑饿了么活跃商户达到400万家,同期美团590万家;餐饮外卖方面,美团一直占据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2021年7月,阿里再次调整本地生活架构,将饿了么、飞猪、高德正式整合为“本地生活服务板块”,曾多次“临危受命”的俞永福又一次重返中心战场,代表阿里集团分管本地生活整个版块。这一调整,让高德开始承担更多生态协同角色。
直到2023年3月,高德再次被推向台前。多家媒体报道,高德召开内部会议,宣布和阿里本地生活服务板块下饿了么到店业务(原口碑)正式合并,未来阿里旗下所有本地生活到店业务将统一并入高德。这意味着,经过多年的整合与试错,阿里最终选择将本地生活的“到店核心”交给高德。
第四次押注,阿里对高德寄予厚望。不过,高德未能成为阿里本地生活的新支点。
从业务布局看,今年6月,淘天集团整合饿了么、飞猪后,发力淘宝闪购,本地生活与酒旅入口及重心移至闪购,高德存在感骤降;商业化层面,高德作为地图功能性应用,商业化进展缓慢,尤其是2020年开始自负盈亏,增长压力更大。一直到2025财年第三季度,才依靠降本首次实现盈利。
从口碑网的早期探索,到淘点点的试水,再到饿了么的收购与高德的接棒,阿里本地生活沉浮已十几年。如今高德能否成为阿里本地生活的“破局关键”尚未可知。
从现有信息来看,此次高德扫街榜目前仍停留在单枪匹马作战阶段,没有饿了么、闪购的协同,没有重金补贴,也没有集团高层“站台”。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更像是高德向集团内部证明其自身价值的一次表态。
高德扫街,美团慌吗?
高德如今强势“扫街”,美团还能否安心“打榜”?
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评价称,高德扫街榜这一动作“稳准狠”,找准了痛点。但阿里如果想借高德地图,改变用户心智,让地图导航挑战美团变成本地生活服务的第一入口,仍面临巨大挑战。
具体而言,目前高德扫街榜的优势首先在于拥有天然的流量入口。
高德坐拥7亿月活,日活用户达1.7亿,每天会产生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是当之无愧的国民级APP。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网民使用的地图导航APP中,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和腾讯地图位列前三,占比依次为46.17%、36.96%和28.83%。
其次,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上的种草内容常被诟病“广告太多、缺乏真实感”,权威榜单缺失,存在一定市场机会。高德借助导航数据作为榜单评判依据,确实具备一定差异化。
不过,美团同样在强化“真实”。
前不久美团上线“鸭觅”APP,主打非商业化,通过官方筛选的“推荐官”机制减少广告、营销和刷评等,打造一个真实、纯粹的美食爱好者的独立社区。推荐官通常由鸭觅亲自寻找邀请、通过大众点评资深大V推荐等,核心指标是自费吃喝或吃的餐厅数量足够多。此前一位鸭觅推荐官向「定焦One」证实,他目前纯是为爱发电,无任何盈利性质。只是,与高德相比,鸭觅的最大短板在于缺少流量入口。
相比优势,高德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一来盈利模式模糊,“永不商业化”的定位,引发外界对其业务可持续性的质疑。
一名咖啡简餐商家就向「定焦One」透露,在申请入驻高德商铺时,很多信息需要开通“高德旺铺”才可以填写,如设置管理团购活动、分发优惠券、上传和更新商品信息等,甚至在没有开通的情况下,门店照片只能上传三张,目前开通界面显示“高德旺铺”基础版本为600元/年,688元/13个月。
虽然这看似是对标美团的“推广通”形式,对扫街榜上榜影响不大,但这名商家仍然觉得感受不佳。
其次,高德扫街榜依赖的地图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有用户提出,“回头客餐厅”“本地人爱吃”等标签,往往与导航使用场景相悖。
甚至有用户担心,现阶段大部分用户仍旧依赖大众点评推荐,然后导航前往,这是否会沦为大众点评榜单的复制?
综合多位从业者的观点,高德扫街榜的推出,短期内会给行业带来讨论度,出发点也具有差异化价值,但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本地生活赛道,“榜单难做”早已是行业共识,即便背靠阿里这样的巨头,高德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颠覆式突破。
跟淘宝闪购发起的外卖大战相比,美团这次不用太慌。
*题图来源于高德地图微博。
相关文章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