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高启熊,一位深耕工地的工友,在漫长岁月中专注心态提升,如果同样迷茫,来这里唠唠嗑吧!
01
从互联网行业裸辞,紧接着入职中建,大家听说过类似的经历吗?
有一位土木朋友说,
他刚入职互联网大厂,就想跑路了。由于转正后还没交社保,便还能以校招身份重新找工作,最终选择了中建。
他放弃互联网,投奔中建的目的有二:
1)他觉得互联网强度太大,自己是以实习的身份转正入职的,趁着还没交社保,赶紧远离这种高强度的工作;
2)目前入职的中建不用下项目,而且和该互联网是同一个城市。
但是这样做的风险也有二:
1)仅在互联网时期,并没有在中建系统这边实习过,工作强度也未可知。
2)原本是打着转行的旗帜,离开土木传统就业方向,最终还是回到老本行,今后自己会不会后悔?
互联网大厂和中建一个城市,估计这个城市就属于新一线或者一线城市了。而不用下项目,也意味着他入职的是中建机关,大家是如何看待中建机关的呢?
之前很多朋友表示,一家建筑公司的机关员工全部竞聘上岗,竞聘失败的转入人才池,学习培训合格后,在有岗位的情况下方能上岗,而这种情况也是劝退了很多在职的老员工。
有的受不了,选择主动离职,也有的正在沟通领导,想要一个体面的赔偿,甚至还有员工打算走法律途径。
最终的结局也是不欢而散。
但是,所有的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起码他去的是机关不是项目,工作环境上还能相对体面一点,甚至有双休和节假日。如果入职的这家公司现金流相对较好,经营比较稳健,那短期之内也不会受什么影响。
02
之前有高校对比过互联网专业和土木专业,最终的结果是土木略胜一筹,这样的剖析也让大家很惊讶!
但细细看来,还是能发现很多端倪的,比如越老越吃香可能适用于从前,现在晋升通道变窄,就业机会变少,甚至有很多朋友打算转行了,土木的优势已不如从前。或者说,只要下项目工地,它的弊端(普遍存在糟糕的休息制度和工作氛围)一定是存在的,只是行情好的时候,金钱掩盖了矛盾而已。
所以很多专家在分析这类事情时,也需要结合当下的产业结构转变、就业环境、福利待遇、多数人的评价和看法,站在变化的视角上看待发展的问题。
好的行业和专业不需要吹捧,自然有大量毕业生涌进来。
如果只是为了就业指标和自身利益出发,拿以前黄金时代的故事在懵懂未知的大学生身上吹捧:这份工作三总五项,不信你看看这位工程总,结果招进来,员工却天天嚷着要跑路,那就有些滑稽了!
以前买房子,只建好一个大门,销售就给客户画起大饼:今后小区内部绿化率 50%,塑胶跑道,好物业;小区周边规划的大型商超和医院学校,将来保值率很高。
最终房子卖了很多,大门依然是个大门,小区没了。
员工留存率,很能看出一家公司的实力和文化底蕴。
03
另一方面,互联网大厂跑路到中建,,先不说中建如何,互联网也许并不适合每个人。
之前听说过一位 top3 土木院校的研究生入职一线城市互联网大厂,岗位为数据中心研究,最终干了半年跑路的。
原因有三:
1)公司工作强度大,整个大脑紧绷着;
2)领导洽谈业务喜欢喝酒,自己很排斥这种应酬;
3)离家远,大城市很繁华却不适合自己。
最终也是选择离开,放弃了年薪 30 万,而回到老家县城找工作,让人感叹的同时,却也不得不引发大家思考:
工作没有对与错,前提是考虑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要稳定、要双休、要高薪、要闯荡、要自由......
想清楚这份工作最差的一面,只要自己能接受,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选择前,多方面打听一下发展前景。很多时候沉舟侧畔有千帆过,不代表病树前头有万木春。
相关文章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
2025-09-110阅读